
肺结核与肺癌在CT上混淆?教你四大特征来区分!
在影像学诊断中,肺结核是相对较多误诊为肺癌的疾病。结核杆菌已经在地球存活了近千年,即使人类已经研发了多种抗生素,依然没有灭绝它们。

结核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侵入人类身体,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痰液中查到结核杆菌就可以确诊,但活动性肺结核的痰检阳性率仅为30%-50%,所以经常需要螺旋CT的协助,以及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肺结核的CT片常常缺乏典型征象,很多医生喜欢把结核杆菌称作“妖”,就是因为它可以模仿各类病变,比如普通肺炎、真菌感染、肿瘤性病变等,当肺结核表现为球形病灶时,常常跟肺癌难以鉴别。笔者找了一批球形改变的肺结核,我们一起看看肺结核与肺癌的CT鉴别要点。
肺结核球的常见CT特点
结核杆菌侵入肺脏,通常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多种形态病变,比如伴有干酪样坏死的小叶实变、树芽征、磨玻璃影、索条影、支气管损伤等,而当经过药物治疗、机体免疫修复等,病变逐渐吸收、局限,有些人的小叶实变就会形成球形病灶——结核球。
1.卫星灶
在结核球的形成过程中,周围的树芽征、索条影、磨玻璃影等也会发生变化,有些完全吸收,有些残留,就像小卫星一样,形成了球形病灶周围的卫星灶。
2.常见钙化,增强CT无强化
结核杆菌常造成病变肺组织的干酪样坏死、发生钙化,并破坏病变区血管,增强CT扫描通常没有强化(活动期结核灶可以见到强化,常见包膜样环形强化),如下图:

箭头所示白色斑点状影就是病灶内的钙化,钙化对鉴别肺癌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小于2cm的球形病灶内见到钙化,基本就能排除肺癌,因为肺癌早期很少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
注意:较大的肺癌肿块内可以发生钙化,一般比较浅淡,密度比较低。有研究统计,周围型肺癌大约3%可见钙化,而小细胞肺癌要更常见,比例甚至可达20%。
3.常见空洞
肺结核的病理演变多样性,决定其CT表现的千变万化。
在初期,结核病变的局灶性坏死为主,逐渐融合发生均质的干酪样坏死,这是肺结核的病理过程。患者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就诊,临床医生可通过CT抓住这一阶段的特点。当干酪样坏死与支气管相通,坏死物以脓痰形式通过咳嗽排出,就会在病灶内留下空洞;如果坏死彻底,支气管引流通畅,会形成很光滑、很圆的空洞。
4.支气管损伤
结核杆菌似乎很喜欢“吃”支气管黏膜以及其深层组织,所以大约50%以上的肺结核伴有支气管损伤,包括树芽征、支气管扩张、狭窄、扭曲、破溃甚至形成瘘管,结核杆菌还可以顺着支气管播散,这些细节也可以协助诊断结核球。
肺结核的治疗
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常常需要考虑到临床症状、生物学检测、影像资料来综合判断,必要时甚至需要支气管镜和穿刺。
最后解答一个小疑问,前几天有位年轻的肺结核朋友咨询,明明已经确诊肺结核了,医生为什么还要他做一下支气管镜?
肺结核常伴有支气管损伤,有些狭窄会影响气流进入,造成肺不张,甚至发生不可逆的肺损伤,及时进行支气管镜扩张治疗可以阻止或缓解支气管损伤,保住更多的肺功能,提高晚期疗效。
很多陈旧性肺结核,支气管狭窄严重,再做支气管镜扩张治疗可能会造成黏膜撕裂、出血、再狭窄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