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何朝晖 三甲
何朝晖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神经外科

脑血管疾病常见检查科普

698人已读

脑血管疾病检查分类

6401.jpg

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调查显示,在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有130万,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因此,推动疾病由治疗向预防转变,开展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针对脑组织结构的检查:主要为CT平扫、MRI平扫等;2.针对血管和血流的检查:颈动脉彩超、CTA、MRA及DSA等;

CT平扫与磁共振断层成像

640.jpg

头颅CT、磁共振断层成像(MRI)就好像把香蕉横断着切开来看里面的果实一样,可以分层清楚的显示颅内的脑组织结构,不过两者虽然都是断层扫描,但却各有优势。

CT因为快速、方便、黑白辨识度高等特点使其对脑出血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诊断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收费比CT高,很多人都认为核磁共振比CT高级,甚至有些医生用核磁共振来诊断脑出血,但这恰恰是一个观念的误区,核磁共振其实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大,反而是脑梗塞,尤其是急性期脑梗塞有优势。当然,有的疾病也需要两种方式综合运用才能对疾病做出更加全面的诊断。

640-2.jpg

血管相关检查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CT、磁共振只是对脑组织的病变作出初步诊断,而要找到其根本原因,还需要行颈部血管彩超、脑血管成像检查等进一步了解是否存在血管性病变,指导下一步的预防和治疗。目前,针对脑血管及血流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四种:颈动脉彩超、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CT脑血管成像(CTA)、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全脑血管造影(DSA)。

1.颈动脉彩超

640-3.jpg

颈动脉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还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能够判断斑块是活动性还是稳定性,是否容易脱落引发脑梗塞,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2.MRA(磁共振血管造影)

640-4.jpg

MRA是经过磁共振扫描重建后的血管成像技术,其特点主要为无创伤、无辐射,甚至无需注射造影剂便可以清晰地显示绝大部分脑血管疾病,可兼顾血管壁本身和血管壁内外情况,而且可同时结合MRI平扫清楚显示脑实质病变,对伴有脑血栓的脑梗死诊断优势明显;不过MRA重建过程中会丢失部分信号,细小血管结构及病变因为血流速度低常不能充分显示。另外,MRA的检查时间通常都在二十分钟以上,大多数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病人由于烦躁不能耐受,而且对骨质结构显影很差,因此MRA不适合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病因诊断,更适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初步诊断方法。

3.CTA(CT血管造影)

640-5.jpg

CTA是另一种基于CT平扫,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再通过CT多层面扫描及三维重建后显示脑血管结构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头颈部CTA检查所需时间短,无创,尤其适宜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性期患者。而且CTA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系统,能全方位地对颅内血管及周围骨质进行全面重建分析,从而可以清晰地发现脑血管是否有狭窄、闭塞,甚至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进一步治疗,是早期筛查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

4.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640-6.jpg

DSA是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分辨率最高,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DSA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局麻,患者一般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并配合检查,通常患者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就可完成整个脑血管的检查。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将造影剂注入需要显影的目标血管,DSA可以清楚显示脑内各支血管的形态、脑组织的供血情况及脑血流的循环情况,诊断价值要显著优于CTA和MRA 检查。

但是,DSA却不像CTA和MRA在门诊就可做,需要在有血管造影机条件的医院住院检查,这就限制了DSA的推广和普及;另外,DSA检查费用较CTA和MRA均高出数十倍,这也是其只适宜作为最终确诊的“金标准”,而不宜作为早期筛查及反复复查方式的原因。因此,综合分析各种血管检查方式的优缺点,对于早期筛查及复查脑血管疾病,应首选CTA;而对于筛查后需进一步确诊的病例,再行DSA最终明确诊断。

总结

总的来讲,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医务人员面向社会不断开展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同时需要广大患者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希望通过不断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脑血管疾病的防范意识,帮助更多的患者。

何朝晖简介

神经外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

任职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委员会中青年委员。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交流协会副会长,重庆地区会长。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外科手术学组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人。

《Behavioural Neurology》、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Brain Research》、《Current Drug Target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eurological Research》、《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现代医药卫生》审稿专家。

临床工作方向:

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缺血、脑梗塞、颈动脉斑块伴狭窄、烟雾病等)、脑肿瘤、颅脑外伤等。

擅长手术:

颅内动脉瘤瘤颈夹闭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脑肿瘤切除术等。

主持课题:

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课题总经费100余万。

发表论文:

共6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其中《Stroke》(影响因子6.468)论著1篇,《Experimental Neurology》(影响因子4.645)论著1篇,合计影响因子约30分。

参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2部。

教学:

培养研究生30余名。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何朝晖脑科

好大夫在线:hezhaohuicqmu

何朝晖
何朝晖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