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包祖晓 三甲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双相情感障碍II型(BPII)和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区别

1809人已读

1. 遗传

BPII:更有可能有一级亲属患有BP。

BPD:一级亲属患的可能性较小;亲属更有可能患有冲动控制障碍(反社会人格和药物滥用),单相抑郁或边缘性特征。

2.发病年龄

BPII:通常在青少年后期,具有明显的“趋势突变”。

BPD:发病不明显,从小伴有情绪障碍。

3.情绪的起因

BPII:更有可能是自发的(但也可以是反应性的)。

BPD:更有可能由人际互动(如感知到的遗弃)引发。

4. 遗传

BPII:更有可能有一级亲属患有BP。

BPD:一级亲属患的可能性较小

5.儿童期性虐待史

BPII:较低的可能性。

BPD:更高的可能性。

6. 性别

BPII:女性较少。

BPD:临床环境中女性占多数。

7.其他发育性创伤史

BPII:较低的可能性。

BPD:更高的可能性。

8.早期的父母关系

BPII:不太可能出现疏离的、总是被拒绝的关系。

BPD:可能出现疏离的、总是被拒绝的关系。

9.儿童人格解体

BPII:不太可能出现。

BPD:可能出现。

10.精神病症状

BPII:轻躁狂状态缺乏精神病的特征,抑郁状态很少包括精神病特征。

BPD:短暂性精神病特征很常见,特别是在压力下。

11.症状的“高点”

BPII:浮夸,欣快(可能是易怒的),焦虑通常较轻。

BPD:少见或短暂的欣快症(即<48小时),经常焦虑感突出。

12.抑郁症状

BPII:更可能是天生忧郁。

BPD:更有可能是非忧郁的。

13.情感不稳定

BPII:

·严重性:可能存在,但一般不严重;

·内容:由欣快转为抑郁或兴高采烈;

·触发因素:更有可能是自发的。

BPD:

·严重程度:一般较严重;

·内容:从乐观情绪转变为焦虑或愤怒;

·触发因素:更可能是人际关系驱动。

14. 情绪调节

BPII:不适应的情况较轻,自适应策略优先。

BPD:不适应的情况较严重,自适应策略受损。

15. 蓄意的自残和自杀企图

BPII:不太可能。

BPD:更有可能。

16. 认知缺陷

BPII:特质和情绪状态依赖性缺陷;执行功能和持续注意力广泛缺陷。

BPD:执行功能是否缺陷不太清楚;持续注意力功能完好。

17. 冲动

BPII:更可能发生在轻度躁狂发作期间;“注意导向的冲动”。

BPD:与情绪状态不一定相关;“无计划冲动”。

18. 人格特征

BPII:没有明显的人格特征。

BPD:对别人的批评特别敏感。

19. 社会认知

BPII:心智受损理论;可能受情绪状态的影响。

BPD:失败的心理化。

20. 人际关系

BPII:总体稳定的关系;较少产生由于害怕被拒绝而产生的回避。

BPD:独特的关系困难;由于害怕拒绝而回避。

21. 自我认同

BPII:可能在情绪发作时受到影响,但在情绪稳定时这种感觉会更稳定。

BPD:痛苦的;不连贯的。

22. 预后

BPII: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缓解,而且会经常恶化。

BPD: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可能到中年时还达不到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

23. 治疗反应

BPII:情绪发作可能对情绪稳定剂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反应。

BPD:对情绪稳定剂反应不佳;对药物的非特异性反应(如镇静)。——《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6.pn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包祖晓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