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铭涵 三甲
黄铭涵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科)

胃肠功能紊乱,该如何有效防治

4396人已读

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通俗的讲,就是腹部的各种不舒服,上消化道症状如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痛等,肠道症状如下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很多病人病情反反复复发作,在医院胃肠镜、腹部彩超等各种检查也都做了,都没查出个所以然,反复就诊吃了各种药效果并不见好。在日常消化科的门诊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占门诊量1/3以上)的病因,就属于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胃肠功能紊乱是临床非常常见、又治疗棘手的一类消化道疾病。下面跟大家说说,什么是胃肠功能紊乱。

一、胃肠功能紊乱的概念

首先,胃肠功能紊乱,就是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但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通俗讲,就是胃肠道的运动不协调,过快过慢,或神经感觉紊乱过于敏感等等,没有什么大事,但老有各种难受的症状,就是不顺,有的患者老打嗝、嗳气、腹胀,有的患者老腹泻或便秘发作,或肚子容易疼,一疼就想上厕所。同时,除了消化道症状,很多患者伴有睡眠不好、神疲乏力等不舒服。

二、胃肠功能紊乱的病因

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总结,大致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

1、情绪因素:平时经常焦虑、抑郁或压力大、睡眠不好的病人,特别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20年前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临床研究需要,曾经做过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的评估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个判断。发病原因和中医所讲的“肝郁”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还有我们很多学生,一到考试就茶不思饭不香,有的肚子疼拉肚子,考完试了就啥都好了,这个也是很生动的典型反馈。

2、内分泌失调: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容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很重要的诱因就是自身内分泌的失调。因为卵巢功能发生退化,它的整个内分泌激素都会发生紊乱,除了肚子不舒服,所以很多病人还会有盗汗、月经失调、心烦意乱、胸闷气短等各种症状,就是这种表现。

3、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平时辛辣油腻饮食,或嗜烟爱喝酒,或进食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及生活节奏的紊乱,如爱熬夜、三餐不定时等。门诊患者很多人经询问病史,都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不良习惯诱因。

4、先天因素:每个人的基础体质肯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胃肠功能好坏,是有一定的先天因素的。这个和身高、近视、肿瘤是否会遗传,是同一个道理。

三、如何防治胃肠功能紊乱

1、心态调整。这个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平时要保持放松、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凡事看开,不与人没事争执。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心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胃肠道不舒服上面。这里举个小例子,比如我们脸上手上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有事情要忙着做没去注意,可能几分钟叮咬处就不痒了;但如果反复注意抓绕,可能越绕越痒,一天过去了局部痒痛没消还更严重了。另外,往往这类人群,都是平时智商、情商偏高的人群,平时有主见有个性,有自己想法,但在对待自身心态失调和疾病的时候,这反而成了弱项。所以对比普通人群,发病率却更高。因此,凡事学会退后三步,学会包容,不去争执谁对谁错,是避免自己心理上焦虑抑郁、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这一常见躯体症状发生的很重要心态调整办法。要相信,越是开明的心态,自身的内脏敏感性就会越低,效果会越好。心态调整好了,想开了,往往腹痛、腹泻、吃不下、反酸,这些自然而然就会好转很多。此外,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一点非常关键。

2、饮食因素。民以食为天,胃肠道出问题,不管是器质性或功能性,都与进嘴的饮食关系密切。首先,要注意避免不该吃的食物坚决不吃。如有上腹痛、反酸、胃胀等症状患者,那么,平时笋地瓜米粉,糯米做的食物(汤圆棕子米糕等),还有坚果类食品(如板栗),粗粮(如玉米黑米绿豆等),生冷水果(如柚子桔子橙子葡萄)要坚决不能吃。腹胀患者,避免豆类(如黄豆蚕豆豆腐等)和兰花菜不吃(会产气)。对乳糖不耐受患者,注意牛奶等食物。如平时对虾、海蛎等食物吃完就易拉肚子,也要避免开。其次,注意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进食八分饱即可,不给胃肠道一次过多的负荷量。对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进食后半小时内不平躺,避免食物反流,同时避免进食时过多的汤汤水水。在这方面,大家就是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多对自己的身体花心思保养,根据自己的胃肠情况,摸索最适合自己的饮食食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这个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适量运动。保持适量运动,对人体机能的调整是非常有帮助的。除了可以协助调整胃肠道蠕动,对于一个人的整体状态、包括心态的调整,也是非常关键的。比如户外有氧散步等。这个需强调一点,不宜过于激烈的运动,比如跑步。剧烈运动对胃肠道疾病的康复,反而是适得其反的。

4、药物治疗。在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的时候,药物配合治疗是不可少的。究竟是选择西医还是中医,这个和就医习惯有密切关系。西药比如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抑酸药(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瑞巴派特等),益生菌(如金双歧、复合乳酸菌等),经过组合搭配口服,有一定的效果。中药对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是有明显优势的。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型治疗,如疏肝解郁、清化湿热、健脾舒络等辨治。这个需要强调的一点,西医的治疗,主要针对的是症状的有效缓解;但中医治疗,每个人治疗的经验、侧重点不同,我更多的是基于“治未病”理念,从调理患者体质入手很多患者就诊目的和诉求,简单说就是为了缓解消化道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但其实认真询问病史,往往伴随有月经不调、心理异常、疲劳综合征等多重、各类亚健康问题。因此,临床的治疗,才更应该从宏观入手,基于整体观念进行调理,这也是中医治疗有优势的地方。体质调顺了,临床症状包括消化道的异常和不舒服,就自然跟着好转痊愈,也避免了日后无休止的反复再发。因此,治疗目的很重要,治疗的策略和高度更重要!

黄铭涵简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办“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师从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唐旭东教授等国内消化病学领域泰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福州市科技局课题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常委。

本人所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病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中医脾胃医学中心,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在脾胃湿热证及胃癌前病变等研究方面,在全国享有盛誉。在科室支持下,近年来本人全身心钻研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12项,参与(限第一参与人)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目前年门诊量居医院脾胃病国家重点专科排名前列。

【临床擅长】胃肠功能紊乱、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难治性口臭等脾胃病的规范治疗。腹痛、腹胀、反酸、便秘、泄泻等慢性脾胃病及亚健康体质的中医综合治疗。


pdf_link
黄铭涵
黄铭涵 主任医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