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袁一飞 三甲
袁一飞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眼科

210.眼眶内皮样囊肿&位于肌肉间隙间的少见表现

1269人已读


患者为儿童,因为右眼球突出,在当地拍片发现眼眶占位。

黄色箭头为瘤体,蓝色箭头为骨壁压迫吸收处


影像学上可以看到:眼眶的骨壁受压变薄,为肿瘤腾出了空间,再加上眼眶脂肪的压迫吸收,尽管肿瘤不小,但眼球突出不算严重。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长期生活在一起,细微的外观改变,并不一定能引起注意。

右眼突出,不对称

术前这个角度观察,突出度差异比正面外观明显,对侧眼全麻后闭合防止术中角膜干燥


需要提醒的是双侧眼部的外观不对称,进行性发展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常规体检并不会拍摄眼眶影像片。


瘤体完整取出瞬间,手术团队成就感油然而生


第一次手术就完整摘除非常重要。因为未经手术者,局部解剖清晰,无异常粘连。

瘤体长度25mm,超出眼球长度


眼眶深部的肿瘤手术,术前谈话必然涉及视力影响、眼球运动障碍,复视、上睑下垂等内容,然而通常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拖延时间越久,风险越大。


蓝色箭头为视神经


和多数眼眶皮样囊肿不同的是,病变已经完全和眶骨不相连,甚至将肌肉“一分为二”,形成少见的表现,增加了手术难度。

蓝色箭头显示外直肌肌束被一分为二,肌肉为白色信号

冠状位核磁共振显示瘤体在肌肉间

蓝色箭头为视神经,距离5mm

蓝色箭头显示切线位,眼球被瘤体压平


临床上眼眶皮样囊肿

1、最多见于眼眶外上方骨壁表面,容易发现;

2、其次,见于眼眶内上方表面,常和眶骨固定;

3、眼眶深部,不易察觉,可以因为囊肿里的物质溢出,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肿痛,成年后发现较多。

今后一一演示。


得益于合理的切口选择,手术的精细操作,术后恢复很快,无上睑下垂,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恢复较快。

术后正面外观,无上睑下垂,切口长度合适确保瘤体完整取出,今后不大明显

网上复查,一个月时内转正常

眼球外转大部分已经恢复


袁一飞
袁一飞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