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崴脚”并非小事——潘医生的似水流年
潘医生小时候有很多次“崴脚”的经历,家里有经验的老人会配出各种神奇的药方(里面会有某些食品和某些自然界的物质),然后让你忍着疼给你揉高高肿起的脚踝。甚至有一次“崴脚”后还一瘸一拐的跟着我们少先队浩浩荡荡的爬山,那时候真是英姿飒爽!当然不论是老人施展他神奇的治疗方式还是忍着痛继续爬山其实都是错误的,我相信很多朋友也和我有同样的遭遇—―崴脚我们真的轻视了它!
学名“踝关节扭伤”
大多数情况我们崴的部位还真不是脚,而是踝。于是“崴脚”科学的名字应该叫做“踝关节扭伤”(踝就是小腿和脚连接的枢纽)。我们的踝关节之所以灵活而稳定是靠踝穴的骨性结构和韧带的弹性连接,外侧的韧带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扭伤的时候多数是内翻时外侧韧带的损伤,学名叫做“距腓前韧带损伤”。

严重程度分级
各种外伤和疾病都有个从轻到重的分级,可以指导我们治疗,踝关节扭伤也不例外。

自己怎么判断呢?简单的概括如下:
1、如果还能轻松的行走、轻度疼痛,一般来说是1度损伤,只要不剧烈运动,没有太大影响。
2、如果行走时肿胀、疼痛,有点难以接受,这时候多数是2度以上的损伤,需要治疗。
3、如果一点都不能行走,严重肿胀,皮下淤血(2度也会有)。这时候3度损伤的可能性大,必须严格治疗。
如何治疗
1度:
- 一周内(急性期):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前两天冰敷,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时,冰袋要用毛巾包好,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两天后改热敷,也是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时。
- 两周到三周: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训练,不剧烈运动就好。

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度:
条件允许打个石膏,固定3周。三周后行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训练等功能练习。如果工作等条件不允许的话一周内遵循RICE原则,下地则需要打行走支具(4-6周)。

踝关节行走支具
3度:
严格石膏固定6周,石膏固定期内可行足趾抓毛巾练习,足趾屈伸练习。六周后行功能锻炼,并在支具保护下行走,至伤后八周。如果三个月仍疼痛,再次评估,可能需手术治疗。

踝关节管形石膏
不治疗会怎样?
对于1度损伤不治疗也没问题,就是好得慢一点。但2、3度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对应的病理特点是韧带的部分或全部撕裂,这时候就必须给韧带一个休息、愈合的机会。否则韧带要么被拉长、要么不愈合,这时候本来稳定的踝关节就会产生动态不稳定。打个比方,车轮毂如果松了几个螺丝,刚开始也能开走,但逐渐就会磨损,因为巨大的离心力使不稳定逐渐放大。踝关节也一样,不稳定的踝会磨损软骨,逐渐出现距骨的“蛀牙”—距骨软骨损伤,经年累月发展为踝关节炎。由一个小小的踝关节扭伤最后发展为严重的关节炎那真是得不偿失!只要理解了这个问题,受伤后重视并知道如何处理,多数情况可以避免手术,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似水流年
话题又回到本文开始,潘医生小时候扭伤后被老人用民间配方揉,当时咬牙切齿的忍住痛也不敢出声。想想那真是加重损伤的一种行为,会让愈合变慢。忽然想起王小波的一句话“什么是似水流年?就如同一个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眼看着潺潺的流水,粼粼波光,落叶,浮木,空酒瓶,一样样从身上流过去”。我把这条河倒流到遥远的小时候,忽然发现真是精彩纷呈!有各种民间配方、萨满巫术(俗称跳大神)。曾经嗓子疼吞下滚烫的鸡蛋、也曾经因为过敏被用毛笔在身上画符、还有萨满舞着双刀从屋子跳到庭院……,能全须全尾的活到如今也只是人生幸运!
您的似水流年里有什么或有趣、或惨痛的经历,请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是潘俊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