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近视者一定要定期散瞳查眼底,为什么?
医院物业的一个姐妹,我们上下班常常遇到,偶尔聊几句。
一天她看见我,闲聊:“最近我的视力感觉好像又下降了,可能眼镜不合适了吗?”
我看她,镜片一圈一圈:“咦,我没注意你眼镜度数这么高,最近去验光了吗?当时的矫正视力还好吗?”
“没有啊,这个眼镜戴了得3年了吧,我忘了,好像有一个眼睛视力低一点。”
我催她:“先去验光去验光,如果视力没有大问题,这几天我值班给你查一个眼底。”
过了一天,又碰见她,验光结果给我看,双眼都是700度多近视,有点小散光,矫正视力都是1.0,自己说试戴镜片的时候看得挺清楚的,我们约好我夜班那天散瞳查眼底。
值班那天有点忙,她空下来我又忙起来,我空下来她又去忙了。
直到第二天,才找到个小空,赶紧给她点上散瞳药,15分钟以后拉到检查室来。
结果,右眼周边的视网膜发现一片变性区,里面躺着一个小小的圆孔,孔周围的视网膜已经开始有点灰。
嘱咐大姐抓紧时间去门诊打激光,两个人都是又后怕又庆幸。
庆幸早早的看见了这个小孔,可以用激光封闭它,不至于拖到发生视网膜脱离,那就需要做个结结实实的大手术了。
看眼科门诊,600度以上的近视者,我都会建议散瞳查眼底。大部分人都从来没有查过,也没有这个意识。
高度近视者一定要定期散瞳查眼底,为什么?
首先,我们所说的近视,绝大多数是轴性近视,就是眼球前后径拉长,整个眼球都变大变长。
这时候,结构上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首先当然是眼球壁会变薄,这就好比是一个气球,吹得越大皮就越薄,一样的道理。
眼球壁有三层结构组成,最外面的是巩膜和角膜,就是我们的白眼球和黑眼球,中间层叫做色素膜,最内层叫做视网膜。眼球中央的部分是玻璃体,玻璃体与视网膜贴附在一起。在眼球变大的过程中,眼球壁的三层组织都会受到拉伸变薄(主要是眼球的后半部分),而与视网膜贴附在一起的玻璃体是半液态的,会对视网膜有牵拉作用。视网膜如果在剧烈运动时受到玻璃体牵拉,就容易产生撕裂孔。

图1. 正常眼底照片

图2. 高度近视眼底照片
其次,高度近视的眼球,视网膜周围更容易产生变性区。什么是视网膜变性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正常的性状发生改变,本来是完整的光滑的视网膜出现了条带样、格子样或者其他的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导致局部的视网膜发生萎缩,在视网膜上出现一些孔洞。就像是不健康的树叶,叶肉萎缩了,剩下丝丝络络的叶脉。但要注意哦,这并不是高度近视特有的,很多近视度数不高,或者根本不近视的人,视网膜也有变性区。

图3. 周边视网膜变性区照片

图4. 视网膜裂孔照片
另外,正常的玻璃体是果冻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会发生液化,就是一部分变成水,高度近视的人,这种液化发生的更早更明显。
因此,如果视网膜上出现了裂孔或者孔洞,这些水就会顺着孔进入视网膜下面,导致视网膜跟下层的组织分开,漂起来,视网膜脱离就发生了。

图5. 视网膜脱离示意图(左图表示正常视网膜,右图表示视网膜脱离)

图6. 视网膜脱离眼底照片
从出现视网膜裂孔到视网膜脱离,这中间是有个过程的,时间有长有短。散瞳查眼底的意义就是发现处在这个过程中的视网膜,尽早发现这些危险的变性区、或还没有发生脱离的裂孔,然后通过眼底激光光凝治疗,把裂孔封闭掉,让水不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
激光光凝的作用,相当于焊接,把视网膜焊接到下面的组织上,在裂孔周围形成堤坝,把水拦住。

图7. 眼底激光治疗术后照片(白色斑点即为激光光凝斑)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也能通过散瞳查眼底,并配合其他检查如眼科B超,OCT等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那么,为什么要散瞳呢?因为我们的眼球是个球形,如果不散瞳,从小小的瞳孔看过去,只能看到眼底最后面很少的一部分,瞳孔散大以后,配合眼球的转动,用一些眼科特殊的检查仪器,就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视网膜。
所以,强烈建议高度近视的人定期散瞳检查眼底,必要时配合其他眼科辅助检查如眼科B超,OCT等。
非高度近视者,如果眼睛受了外伤,或者突然出现眼前黑影飘动,或者本来有眼前有些小黑影,但短时间内突然飘动的黑影增多加重,也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一下哦!
毕竟,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保护我们的眼睛,从了解它开始。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 公众号:

本文是任美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