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被忽视的「腔隙性脑梗死」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腔隙性脑梗死这一诊断经常在医院的头 MRI、CT 影像学检查中发现。那么,究竟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呢?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又该如何治疗呢?需要抗栓和降脂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怎么定义腔隙性脑梗死?
指因脑微小血管的阻塞引起的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等非特异性症状,脑部MRI扫描可以发现。因为症状隐匿,经常被人们忽视。
腔隙性脑梗死有什么危害?
多数的腔隙性脑梗死并无临床症状,然而研究发现无症状性腔梗的患者发生症状性脑梗死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 1.5~3.3 倍;并且还可以引发认知功能下降、血管性痴呆、步态异常、抑郁等。这就提示我们,虽然绝大多数的腔隙性脑梗死并无任何症状,但是一旦发现腔隙性脑梗死,还是要积极的干预。
腔隙性脑梗死的分级干预
1 零级预防管理
零级预防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危险因素的出现。胡大一教授提到,防治心脑血管病需要三管齐下,即管住自己的口 (拒绝不健康的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等),管住自己的身 (合理运动),管住自己的心 (保持平静、平和的心态)。
2 一级预防管理
一级预防是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卒中危险因素中90%以上是可控危险因素。如果控制得当,卒中风险极低。
一级预防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总会发现新的危险因素,但是如果上面这些危险因素全部或近似全部处于正常,卒中发生的风险将会大幅降低。
3 二级预防管理
二级预防,即防止卒中的复发。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所以,要及时采取防治卒中复发的各种有效手段。
二级预防的策略要点:
①、缺血性卒中的原因如果不是由心脏栓子脱落等引起,即非心源性卒中,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
②、如果脑梗死的原因考虑是由房颤等心源性因素造成的,要求使用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用药时机一般在14 d内。
③、如果6个月内发生脑梗死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70%~99%) 的患者,可以考虑血管介入治疗。
本文是赵卫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