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尿管结石的处理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我国泌尿系结石整体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泌尿系结石成因受到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都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输尿管结石多由肾脏移行而来,单侧为多,双侧同时发生者约占10%。
症状
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特别是急性发作时,绞痛常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如刀割样,沿患侧输尿管向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尿路刺激症状等。部分病人剧痛后出现肉眼血尿。医生查体叩诊肾区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人剧痛后出现肉眼血尿。极少数病人可长期无自觉症状,待出现肾积水或感染时才被现。
诊断
可选择超声,CT等,相对容易。
治疗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要根据结石大小、部位、数目、有无尿流梗阻、是否伴发感染、肾功能、全身状况等进行。但当绞痛发作时,首先应该止痛治疗。
1. 肾绞痛的处理
优选药物止痛。首先从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开始,镇痛药应与解痉药联合使用。①药物治疗:
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双氯芬酸钠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应慎用或短期内仅给予最低有效剂量即可。
阿片类镇痛药→布桂嗪和曲马多,杜冷丁等。
解痉药→阿托品和654-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
②非药物手段:针刺疗法→取穴肾俞、志室、三阴交等,采用强刺激手法
指压止痛→用拇指压向患侧肾区
③外科止痛:输尿管内放置支架,经皮肾造瘘引流术等。
2. 非手术疗法
6mm以下的结石效果较好。
①大量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促进结石向下移动。
②药物治疗:西药→枸橼酸氢钾钠(友来特),优克龙
中药→金钱草,海金沙等
③针刺方法:取穴肾俞、志室、三阴交等
④经常作跳跃活动,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3. 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应症:不大于1.0-1.5cm的输尿管结石
禁忌证:①妊娠(绝对禁忌证);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尿路感染;④结石远端解剖性梗阻;⑤结石附近动脉瘤;⑥严重心肺疾病或糖尿病;⑦传染病活动期;⑧严重骨骼畸形或重度肥胖;⑨肾功能不全。
术后可结合止痛及非手术疗法的手段促进排石。
影响疗效的因素:结石较大,质地坚硬,患者肥胖等。
推荐碎石次数不超过3-5次,每次间隔10-15天。
可能的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肾周血肿等。
4.手术治疗: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
5.输尿管结石的复发预防
我国泌尿系结石以含钙结石为主,尤其是草酸钙结石最为高发,目前对各种含钙结石复发的预防措施还存在着争议,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或采取预防措施。
(1)增加液体的摄入:推荐每天的液体摄入量在2.5-3.0L以上,使每天的尿量保持在2.0~2.5L以上。避免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红茶、葡萄汁、苹果汁和可口可乐;推荐多喝橙汁、酸果蔓汁和柠檬水以及陈醋。可多饮用富含碳酸氢盐的矿泉水。
(2)饮食调节:强调维持饮食营养的均衡,避免偏食。控制食盐摄入量,少吃各种高盐类食品。减少肉类、奶酪、鱼和鸡等蛋白质的摄入量。减轻体重,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增加粗粮及纤维素饮食,减少维生素C的摄入,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不超过1.0g。限制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肝脏及肾脏)、家禽皮、沙丁鱼等。
(3)药物预防:西药→枸橼酸盐(友来特1-2g,每日3次,)
中草药→泽泻、胖大海、金钱草、玉米须及芭蕉芯等。但是,尚缺乏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

本文是刘先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