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骏
王骏 心理治疗师
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 心理咨询科

典型的偏执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第一步,破冰,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404人已读

典型的偏执人格障碍群体的主要认知有:社会上危机四伏,丛林法则,别人有机会就会害自己,谋取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猜疑心非常重,习惯凡事把别人往坏处想,自己则是品德高尚,自恋。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讲到了偏执人格三大特点:把别人的好心理解成恶意,记仇,爱吃醋。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到职场上,导致他们的职场人际关系往往非常糟糕,让领导老板们很头疼。由于该群体的社交较少,反而有时间专注于学术的研究,高功能群体会取得一些成就。

对于该群体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他们觉得自己很好,并不需要心理干预。为什么人际关系不好,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别人的错,一切问题都推给别人,严重缺乏自我自知反思能力。一般都是家人/领导要求他们做心理咨询治疗,他们才非常不情愿的来了,进了咨询室往往一声不吭。典型的状况是这样:

咨询师: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吗?

当事人:我什么问题都没有。

咨询师:哦,那你为什么来这里呢?

当事人:我没想来,是家人/领导要我来的。

咨询师:既然来了,聊一聊总可以的,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问题和困惑的。

当事人用一种挑衅的眼神看着心理工作者,说:我觉得没必要告诉你!

然后,翘起二郎腿,眼睛看着天花板,一声不吭,坐一段时间后走人。算是完成了本次心理咨询的任务。过后,跟别人说,心理医生都是骗子,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他们,否则,他们知道了,今后会拿我的隐私来威胁我,谋害我。

对于这个群体的心理工作,是不是铁板一块,完全没法介入呢?也不是,破冰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相对更麻烦一些。这里提供一个案例。

有个企业老总上门求助,说有个员工,是个优秀的技术员,但人际关系非常糟糕,跟同事的关系极其僵化,影响到了公司的运转,这个技术员对公司起到很大的作用,老总不想让他离职。他曾经给这个员工找过几个心理医生,都失败了,希望这次能得到帮助。

这类案例非常棘手,当事人根本不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言行举止有问题,严重缺乏自知力,若是为这个群体做心理工作,首先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当事人必须有主动求助的愿望。所以,若是直接去做,几乎是百分百的失败。

对于这个群体是不是没办法了呢?还是有的,只是相对麻烦,难度较高。

这个群体的特征之一,自知能力很差,不会反思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状况,还存在自恋。那么,首先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是什么样子,给别人什么感受。这在精神分析中叫:镜像。

这个群体的安全感很低,防御性高,绝不会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故事。所以,不能采取一对一的咨询模式,而是要采用心理沙龙,团体的模式。组建一个沙龙,加入几个咨询师,再加入几个有一定偏执成分的个体,把他也加入进去。当然,他是在领导的要求下来的,虽然并不情愿,也不会开口说话,但没关系。只要他每次按时到达,且遵守沙龙团体的规则,即可。这种团体的活动时间,每周一两次,以年计算。

大家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有一定偏执成分的个体会出现一些激烈的表达,甚至与周围的人发生言语冲突,然后,在场的咨询师会进行分析,调整。这是一个镜像,因为典型的偏执人格群体也是这种状态,即使他处于旁观状态,也会从激烈的现场中看到自己,自己也有这种情况。从而开始慢慢的提升自知力。从现场看到别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后,通过旁观被治愈的过程,也会出现代入感,提升安全感,觉得这个团体是安全的。

之后,他会讲述一些自己的状况,但不是讲生活中的故事,而是说自己躯体化难受的情况。例如,说自己每次不开心的时候,胸口就会不舒服,过上一段时间就慢慢好了。问其中某个咨询师(必须让他自己来挑选咨询师)该怎么办。咨询师如果问,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那么等待咨询师的将是一句话:你没必要知道!所以,只能告诉他,哎,这个胸口不舒服的躯体化障碍,可以采取肌肉放松技术来缓解。然后他又会问,这个技术可靠吗,凭什么可靠。你说,有批量数据实验的论文。他又问,凭什么说论文可靠。你说,该论文收录于北大核心数据库(北大图书馆)。北大核心和中科院核心数据库是国内一流学术权威。他还会说,这种论文同样也有造假的吧?你说,确实存在。但相对其他的造假,是一碗米饭中的几粒沙子,和一碗沙子中的几粒米饭。可信程度高。然后他才暂时相信,尝试做这个练习。当感觉确实有效的时候,对咨询师的信任会进一步提升。信任是一点一点增加的,极其缓慢。随着信任感的逐步增加,变得愿意求助解决问题。对心理医生的质疑,动辄要对方举证证明的言行会越来越少。跟神经症人格群体建立信任关系可能一两次咨询时间即可;跟这类群体打交道,建立信任关系动辄花费半年一年的时间。

王骏
王骏 心理治疗师
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 心理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