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的精准化心理治疗
21岁女生小萌,独生女,性格胆小,二本院校在读。父亲大学学历,对女儿非常宽容,但外出较多,很少管她。母亲文化较低,脾气急,对她很严格。大二学期结束放假回家后,自述出了心理问题,不愿再返校,要休学。医生诊断:重度焦虑、中度抑郁、躯体化障碍。
发病原因和症状:
大二下学期快结束时,同居一年的男友移情别恋,说她长得不好看、脑子笨、没主见、公主病爱“作”,所以分开。她又生气又伤心,加上从小胆小,不敢一个人睡,男友搬走后,她开始失眠,整夜在出租屋哭。由于曾经多次在室友面前秀恩爱,不好意思回学校住。之前成绩中等,一个月后期末考试,几门挂科,坐实了男友说她“脑子笨”。反复想自己多么废物没用,以后的考试都完了,越想越绝望,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头部有一种隐隐的痛,像一个铁箍用力箍住,且牵连到里面痛,会影响睡眠。检查头部没生理问题,判断是躯体化障碍。
中午或半夜会突然出现濒临死亡的状态,心跳极快,胸口很闷,感觉人就要没了,等120急救车来了,又恢复正常。去医院检查,心脏没问题,属于焦虑症的惊恐发作。
放假回家后,家长先带她去精神专科药物治疗,但她的药物反应很大,受不了,自行停了。又带过来求助心理治疗。
经过访谈,小萌是压力应激导致的焦虑性抑郁(DSM-5伴焦虑痛苦的抑郁障碍),单相,存在一定的思维阻滞:对提问的反应速度偏慢,记忆变差。没有人格障碍因素,家庭环境良好,通过心理技术完整解决的概率很大。
我给小萌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1. 白天时间,通过行为激活(去附近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爬山玩水晒太阳,逛小吃街,做喜欢的手工,跟着音乐跳毽子舞等等),把悲伤绝望的沉浸状态,替换成轻松快乐、生活可以掌控的感受。足够的运动、光照、快乐,可以直接触及抑郁焦虑的生物因素,改善思维阻滞。睡眠也会得到调整。期间,当事人不时会想起过去的痛苦回忆,这是正常的,要求家长或陪伴者及时转移注意力。
2. 激活期间,随身携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和《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中途休息的时候看一看,以及做思维监控,一旦出现扭曲的思维,立刻记录下来,对照书上进行纠正。
3. 晚上做心理咨询,前男友说她“长得不好看”,用本人研发的“体验式认知”(参阅【王骏专栏】之十三:体验式认知,心理技术的亮点 || 渡过)来解决;用催眠+认知行为疗法,解决失眠和失恋;用认知行为疗法应对惊恐障碍;用催眠解决躯体化障碍;对前男友提出的“脑子笨”,与考试失败和恐惧,两者相互关联,合并处理。
去除“前男友说自己长得不好看”的体验式认知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观察小萌的形象属于中等,有几分姿色。但皮肤暗淡,头发梳得潦草,眼睛无神。经过了几天的沟通倾述和行为激活,眼神开始变得灵活,肤色慢慢恢复。在此基础上,叫上她的家人,带她去本地最大的商场,找大牌服装专柜,几千元一件的衣服一件一件让她试穿,同时,服务员还给她打理头发,与衣服、身材进行完美的匹配。在金色射灯的光照下,有几分姿色的小萌变得非常的青春靓丽,对着镜子都看呆了,爸爸赶紧给她拍照。之后,从商场出来,我问:还觉得自己不好看吗?爸爸立刻把刚才拍的照片亮出来,她害羞的说:没想到我这么漂亮。
解决失眠和失恋
小萌从小就一直不敢独睡,怕鬼。自述小时候看鬼片吓的,总觉得一关灯房间就有女鬼出现。那么,用催眠试试看。
第一次催眠,在场景中出现的并不是鬼,而是童年的自己被妈妈打,妈妈一边打,一边骂废物垃圾,成绩这么差,她吓得浑身哆嗦。我让小萌坚定的对妈妈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请你住手。妈妈一愣,然后扑通跪下,对女儿磕头,一边磕头一边说:求求你认真读书吧,妈妈一辈子没文化吃了很多亏,你不能这样啊。我让小萌说:妈妈,我只是现在成绩不好,以后会好起来,会考上大学的。然后,我把穿着印有大学名字的文化衫的成年小萌召唤出来,给妈妈看,妈妈站起来,走了。第一次催眠结束。
第二次催眠,场景是一片荒郊野外,一个白衣长发看不到脸的女鬼出现了,小萌开始哆嗦,我给她穿上一身盔甲,她安静下来。我让小萌取出百宝箱的魔法锁链,把女鬼牢牢锁住,之后,用照妖镜去照射。女鬼在照射下出现各种变化,挣扎,最后燃烧起来,慢慢化成灰烬。催眠结束。
之后,小萌想起小时候做作业,妈妈经常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背后,一旦发现她开小差,会突然大吼一句,每次都几乎把她的魂吓得飞掉了。
经历了这次催眠,小萌睡觉的恐惧感大大减轻,虽然仍然要开个小灯,抱着大毛熊,但可以独自入眠。
第三次催眠,她的前任男友出现了,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我让小萌不吭声,只是看着他。慢慢的,男友的脸色变了,变得严肃。然后,小萌问他,你为什么抛弃我,我很差吗?男友回答,你就是很差。小萌说,我很差,你还跟我恋爱,跟我在一起睡了整整一年。男友不吭声,低下了头。小萌一边哭一边骂他。
一段时间后,我让她对男友说出一段话:感谢你陪伴了我这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快乐,也收获了很多痛苦,有你的日子里,我知道要长大了。你有你的人生轨迹,我有我的人生之路,现在,我要走了,要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我会深深的祝福你,也会深深的祝福我自己。
男友的脸色出现了羞愧,同时,也释然了,转身离开。催眠结束。
之后,小萌回忆,自己对男友过于依赖。男友比她高两届,实习期经常加班。她只要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出租屋内有蟑螂,就没完没了打电话,要他快点回来;男友在外面跟兄弟们玩得比较晚,她也动辄十几个电话打过去,甚至到他们玩的地方发飙,让男友很没面子,这可能是分手的关键原因。想起小时候,母亲跑到父亲上班的公司闹,如出一辙。
催眠,可以将心理因素失眠的人直接导入睡眠,但在这里没这个必要,主要是解决失眠的根本原因。
惊恐障碍的应对
对于惊恐障碍产生的濒临死亡状态,小萌已经知道不会出事了,但仍然恐惧。我带她到当地精神医院的心理科,这里每周都会组织病友会,这次是惊恐障碍的群体。心理科主任说:各位,惊恐障碍发作起来就一阵子,会有一些难受,但保证不会死人的,大家一百个放心。有个病友问:主任,如果我们要真死了怎么办?主任说:你们死了就来找我吧。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讨论:让它自由的来去,没关系;只要焦虑下降了,它来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做行为疗法的深呼吸训练,等。小萌被这种热闹积极的气氛感染了,说,这个东东也不可怕,大家都不当回事,我也不怕。
催眠对躯体化障碍的解决
导入催眠意像后,小萌看到了一个全身透明的玻璃人,玻璃人的头部被一根粗铁丝缠绕了很多圈。我让小萌从百宝箱取出铁钳,将铁丝剪断。取下铁丝后,头部有勒出的很深痕迹。让她从百宝箱取出圣水,缓慢的冲刷,随着冲刷过程,痕迹慢慢的消失。之后,她看到,透明的头部里面隐约有黑气。我告诉她,头顶有一扇小门,打开,用圣水浇灌进去,她说,清澈的圣水进去,流出黑灰色的脏水。我让她继续浇灌,直到流出的是清水,再停下来,把小门关上。整个过程消耗的时间比较长。催眠结束后,她的头部的痛感明显的下降。这种改善躯体化的催眠需要做多次。
觉得脑子笨和恐惧考试的解决
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解决的时机,要等到足够的行为激活完成,睡眠问题解决,思维记忆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到这一步,已经过去了20多天。我让家长事先联系了大学的老师,把当初不及格的试卷的AB版和答案,发了一份新的过来,告诉她,这几门挂科是因为心情极度糟糕+失眠,现在都恢复了,你看看当初的卷子。她看到试卷后,恐惧感出现了。我给她做行为疗法的肌肉放松+深呼吸+脱敏训练,几次训练后,恐惧感消失。然后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做完,之后爸爸当场改卷,分数全及格。
问她:你在学期的最后一个多月完全没心思上课,现在都能全部及格,是否还觉得自己笨,不敢回去读书?她回答:看样子,我虽然不算聪明,但还是可以大学毕业。
男友说她:“没主见,公主病,讨人嫌”的应对
缺乏独立能力,缺乏安全感,大事小事都要男友解决。男友在热恋期愿意效劳,热度一过,尤其在加班工作,本身心情就不好,或是跟兄弟们玩得正嗨,接二连三接到这类电话,就开始烦心了。
这里对女生们提一个词:跳出舒适区。不是去挑战困难,而是尝试从没做过的一些事情。比如学会换灯泡,打蟑螂,清洗空调过滤网,安装家用小路由器,去附近一些从没走过的地方训练方向感,为旅行做攻略,等等,这些都不难,学几次就会了。女生独居感觉不安全,可以在家门口装个摄像头。随着独立能力的逐步提升,人的内心会变得踏实安定。男友在家可以依赖对方,一个人独处也能取悦自己。
一个月过去了,小萌的思维能力基本恢复,心情轻松平静,从小到大一直困扰的失眠解决了,惊恐发作和躯体化障碍也消失了,返校没问题。偶尔想起前男友还会有几分难受,但能调整过来,用相对平静的心情面对。
总结:
小萌在没用药的情况下,较快恢复,跟下列情况有关:
1. 以压力应激为主形成的焦虑与单相抑郁;
2. 求助及时,从发病到求助,间隔不到两个月,没有拖延形成较重的生理状况;
3. 家庭环境良好,我的计划安排,当事人和家长全部配合执行到位。
对抑郁焦虑有效果的心理疗法很多,我只提取每个疗法最有效的部分,根据症状的发展,进行流程化的设计,将各个技术嵌入整个治疗流程当中,以达到高效的解决。
1. 精神医学排行第一的抑郁治疗技术是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激活,用文艺体育、兴趣爱好产生快乐、可掌控感、价值感,将绝望悲伤替换掉。
2. 纠正抑郁思维的主要是认知疗法,但由于抑郁群体处于消极沉思状态,很难直接纠正,所以,我把它放在行为激活之后。人处于轻松愉快状态,纠正思维模式就容易了。
3. 当事人早期经历的消极事件,会像条件反射一样,在当下遭遇类似的事件的时候,以叠加的状态产生消极情绪,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症状。采取催眠或心理剧,修复早期的心理创伤记忆,释放淤积的情绪,改变早期的消极认知,人的承受能力也得到提升。这是解决抑郁症的心理源头。
4. 消极思维平时处于潜伏状态,即使症状解除,一旦遇到类似的刺激,这种思维会慢慢起来,潜移默化的引发症状。当事人要长期执行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对照纠正。在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坚持自我训练三年以上,否则容易复发。包括药物治疗,很多人觉得症状消失了就急着停药,这同样是错误的,要继续用药一两年。
5. 安全感,人文关怀,贯穿整个过程。
精神障碍的主要诊断是根据症状表现,而不是验血,脑核磁等生物检测。但症状的轻重,个体的生物病理,两者的关联不紧密。以及不同的人格、社会支持体系,导致药物和心理治疗的效果差异很大,患者和家属们请勿过高期待。
本文是王骏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