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骏
王骏 心理治疗师
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 心理咨询科

孩子抑郁了,应该吃药休学吗?

790人已读

抑郁青少年群体是否吃药和休学,这里从读书能力角度给出一个简单的建议:观察对方的抑郁状态,焦虑成分还是阻滞成分居多。大多数抑郁群体都具备这两大特征,容易辨认,国内某些一线精神医学专家会直接使用焦虑/阻滞性抑郁这两个词,进行药物使用区分。这两个词不在诊断标准中,为了便于讲述,本文也用这两个词。DSM-5中有伴焦虑痛苦和伴忧郁特征的标注,有一定的相似对应之处。

焦虑性抑郁的特点:


有非常明显的生活事件引发,长期处于压力刺激疲劳的状态,当事人感到非常烦心,却无力解决,多种复杂消极情绪,焦虑郁闷沮丧懊恼愤怒等同时存在。以及长期失眠,这种失眠是睡前对于消极事件的反复思考导致。由于失眠的缘故,思维、记忆、精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然可以读书。当事人具备运动能力,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由于当事人知道是生活事件引发,往往拒绝吃药和休学,愿意求助心理辅导,希望尽快去除压力事件。


焦虑性抑郁的心理痛苦


一阵阵波浪式的难受痛苦,与想起生活事件(失去亲人、财产、工作、学业…...)相关。当注意力转移到快乐事件的时候,会开心起来,想起压力事件的时候,又会转回到消极状态。当压力增加到难以忍受,极度焦虑痛苦绝望,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压力消失,焦虑痛苦和自杀的想法也随之消失。这么看来,焦虑性抑郁,实质上是较重的焦虑抑郁情绪。


阻滞性抑郁的特点:


发病前,生活中没有明显的压力应激事件出现,或是即使存在一些压力,也不足以导致发病。当事人处于长时间的持续心境低落,死气沉沉,多数都是比较单一的郁态。愉悦感缺失,哪怕遇到再好的事情,平常会让自己欣喜若狂的事情,也开心不起来。有的人会整天持续处于无缘无故的悲伤状态,之前并没受刺激,等等。典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暮轻的生物节律特点,情绪低落在早晨较为严重,傍晚时可有所减轻,


思维能力:


思维、记忆、精力全面下降,感觉脑子变迟钝了,之前容易看懂的课文,题目,现在阅读起来费劲,解题困难,甚至自己写的文章都看不懂。浑身无力,在学校多爬几层教学楼就感觉很累,需要停下来喘气。这种疲劳是无缘无故的,并不是之前做了过度劳累的事情。


饮食方面:


缺乏饥饿感和食欲。到了吃饭的钟点,不觉得肚子有多饿。味觉下降,看到昔日喜爱的饭菜,美食,没有任何想吃的欲望,吃起来也没有很香很可口的感受。这种食欲变差,不是由于心情糟糕而吃不下饭。


睡眠障碍方面:


不因为生活中的烦恼而失眠,而是莫名其妙的无法入睡。或是早醒,甚至一个夜晚会醒多次,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直接影响白天的工作学习。有些患者则是完全相反的嗜睡状况,长时间睡眠仍然感觉非常困。


抑郁症的“抑”和“郁”


国内最大的抑郁社团“渡过”的创始人张进先生,对抑郁症一针见血的提到:抑郁症这个词的关键,不在郁,而是抑。思维被抑制、快乐被抑制、运动被抑制、睡眠被抑制。他说的这个类型,指的是真正的典型抑郁症发作状况,属于心境障碍的一个分支。通俗点说:大脑生病了。这种状况,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低落的心境与当事人的处境无关,并不是生活事件导致的心情糟糕。


阻滞性抑郁导致的自杀原因


阻滞性抑郁导致的缺失愉悦感状态出现后,一部分当事人想弄清楚自己怎么回事,会主动去寻找快乐,但寻找的结果往往是失望。笔者的一个高中生案例,发现自己丧失愉悦感后,骑个单车满大街寻找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结果转了两天,尝试了之前所有的兴趣爱好,仍然开心不起来。加上身体出现了难以描述的难受状况(躯体化障碍),以及家人不理解,认为是孩子是“做作”、偷懒贪玩,开始计划如何自杀;电视剧《小欢喜》的英子同学,长时间严重失眠,成绩急度下降,愉悦感缺失。她去自己兴趣所在的天文爱好者夏令营,但到了该场所后,仍然发现自己快乐不起来,绝望中跳海。


生理因素导致的错误认知:


与当事人生活处境、价值观不符的,不适当的内疚、自罪、无望感,出现反复的死亡或自杀的想法。例如,认定自己活着是多余的,只会拖累别人。自己死了,世界就变好了。以及出现诱导当事人实施自杀的幻觉画面和声音。


这种情况,当事人一般都愿意吃药,也由于读书能力下降得厉害,会主动提出休学的要求。对于心理咨询没需求,知道跟心理压力关系不大。丧失社会能力本身也是压力事件,需要心理支持,告知当事人这是怎么回事,能够治愈。有的人认为自己变成废物了,是社会寄生虫,不如死了算了。


焦虑性抑郁和阻滞性抑郁的转换过程:


笔者有次到电动车市场,听一位技术员讲解蓄电池的保养:如果蓄电池的电量已经耗尽,电车仍然处于开启耗电状态(车主忘记拔钥匙关车灯就离开了),或是电量耗尽后没及时充电,电池内部会开始损坏。损坏到一定时候,再充电已经充不进了,只能将电池拆解维修。另外,有的蓄电池出厂的时候存在缺陷,即使正常使用,短期内也会出故障,同样需要返厂维修。


同理:


焦虑性抑郁,类似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必须停止使用,进行充电,充满电后即可完全恢复;


阻滞性抑郁,类似电池开始损坏,必须尽快修复。这种损坏可以是社会事件、心理压力导致,也可以没有什么外来原因,纯粹是家族史、基因变化导致的生物病变。尽早治疗,更容易恢复还原。


焦虑性抑郁群体长期处于压力应激失眠状态,会过渡成为阻滞性抑郁,这个时候靠休息和心理咨询的效果已经不大了,必须先进行药物治疗。


典型案例:


一个大一学生严重抑郁,思维能力急剧下降,没法读书,不得不休学,医生问病史,当事人的家教极其严格,初中就开始焦虑抑郁,但能够隐忍,成绩还挺好,外表看不出。这样熬了多年,拼尽全力考进一所双一流大学,还是热门专业,以为终于可以轻松了,没想到,热门专业的读书压力同样很大,终于承受不了,崩溃。


治疗:


焦虑性抑郁由于存在非常明显生活事件,心理压力,以社会干预和心理治疗为主,药物为辅;阻滞性抑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为辅。


有的阻滞性患者在发病前存在较大的社会压力,转入阻滞状态后,几乎不会考虑压力事件,焦虑变得很少,只有单一的抑郁心境。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者会从阻滞状态回到焦虑状态,开始为现实问题感到烦恼着急,这个时候再进行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一般情况下,确诊的双相群体几乎都具备阻滞状态,中度和中度之后的单相群体存在阻滞。少数阻滞个体躺平休息一段时间后,没有心理治疗和用药,也会自行恢复。这种状况,单双相群体都存在,单相居多,双相能够长期自我恢复的很少。


由于双相群体存在躁郁循环,当循环到两者之间的间歇状态或轻躁状态的时候,自己和家人都会以为自行恢复了,或被心理技术治疗好了。这在心理治疗上是很常见的误区,一段时间后又会循环到郁态。


比较特殊的状况:


一部分青少年们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情绪问题缓解,能吃能玩能睡,却没法读书考试,只能蜗居家里玩游戏。这在成年人看来完全没法理解,认定就是偷懒逃学。这种状况,仍然是思维能力被阻滞,需要继续调整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喻东山 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四版)[M].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

--------------------------------------------------------------



本文的两位审核专家:

640 (1).jpg

北京大学回龙观精神专科医院的王智雄医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蔡丽伟医师。向他们致谢。


王骏
王骏 心理治疗师
江西省吉安市中医院 心理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