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杜少杰 人已读
近日,我院麻醉科疼痛门诊为一久治不愈的三叉神经I支区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外周神经电刺激植入术,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为74岁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后1个月,出现三叉神经区域剧烈疼痛就诊于我院,入院后完善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I支区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曾给予口服药物、眶上神经周围注射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仍存在三叉神经I支区域剧烈疼痛,NRS:8-9分,夜间尤其严重,爆发痛发作时患者满地打滚。每次进入病房查房,所有家属都是眼睛通红,让70多岁的老人受这种巨大的痛苦,家属也是备受精神的折磨,家属强烈要求行高级别治疗。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疼痛症状加重,给予吗啡30毫克,2次/日,NRS评分(满分10分):6-7分。考虑患者目前疼痛控制不佳,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后择期行外周神经电刺激术。
电极植入中
X光电极定位
11月7日,麻醉科陈主任在手术室内坐镇指挥,疼痛门诊杜少杰医师操作,选择定位右侧眉弓上一指,外眦外侧一横指为穿刺点, C臂定位下将电极尖端达到额中线围绕眶上缘植入电极,术中行电刺激测试,参数:频率50Hz,脉宽300us,电流12.5mA,采用高频率,大脉宽,大电流,叠加8个触点全部开启放电,反复多次调节后实现疼痛区域全覆盖,最终顺利完成此例外周神经电刺激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调整电极参数,由于疼痛剧烈,初始两天的电流参数达到了普通病人的3-4倍,最高达13mA。电极植入两天后,患者NRS评分降低为2-3分,该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家属非常感激。出院1个月后随访,患者NRS:2-3分,疼痛不影响正常生活,夜间休息可。
电刺激治疗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它的出现使无数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摆脱了疼痛的困扰,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其主要原理是Melzak和Wall在1965年提出的闸门控制理论:电刺激信号激活振动觉大门,同时关闭传导疼痛感觉的通道,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导,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其适应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慢性顽固性腰背痛、糖尿病足、残肢痛和患肢痛、背部术后疼痛综合症、复杂性疼痛区域综合症等疾病。
电刺激技术的基石:闸门控制理论
电刺激技术所需耗材,如同癌痛鞘内泵耗材一样,早期价格较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硬件成本在不断降低,有利于民众看病就医,确实有利于解决很多传统疗法无法有效治疗的疼痛性疾病。我们将为众多疼痛患者提供更精确、有力的医疗保障。
本文是杜少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