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智 三甲
李智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介入科

越人非能生死人,为扁鹊的坦率点赞

654人已读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这段文字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越人”是扁鹊的名,姓秦名越人。“生”是使动用法,就是让死人活过来。扁鹊路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在鸡鸣时死了,还不到半天。扁鹊主动请缨,经过治疗,太子很快苏醒,后来彻底康复。此后,扁鹊声名大振,大家都说他的医术能起死回生。而扁鹊的回答非常坦率,不是我能让死人重新活过来,而是他并没有死,所以我才能把他救过来。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个病例颇具宣传价值。第一,患者是虢国太子,属于社会名流。第二,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从公众认为的“死亡”状态迅速苏醒,预后也很好,彻底康复了。如果扁鹊先生也善于包装,就组建个公司,开发“起死还魂汤”,申报虢国科技进步奖,再发几篇SCI论文,不可能不名利双收。然后,真正的大师是不屑于搔首弄姿的。

反观现在的宣传,言过其实、自我感动、无中生有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实,医院也充满了竞争,医生也蛮内卷的,不然怎么有这么多自媒体。但过度宣传不仅损害了医学的形象,同时也将公众本已很高的对医疗的期望提的更高。

有这么一个观点,医术始终和巫术纠缠不清。包括两方面含义。第一,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把巫术当作医术,因为没有什么好办法,总要探索些治疗手段。第二,现代科学诞生之后,人们又把医术当巫术。这指的就是期望值,真的以为医术能起死回生,到了医院什么都好了。殊不知,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精密的存在,现代医学对人的认识不过是盲人摸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医学是逆规律的科学。

这并不是说要躺平,看看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吧。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2008年美国为他发行了邮票,此后这句墓志铭在国内广为流传,多用来教育医生要重视人文关怀。但笔者认为,这句话更折射出医学不足和医生的无奈。特鲁多大学期间就得了结核病,多次到荒岛隔离,一生研究结核病,最终死于结核病。当然,医学的进步是披荆斩棘的过程,经过不懈努力,结核病目前已可治可控。 但100多年过去了,治愈还是偶尔现象,多数情况是安慰和帮助。这依然是医疗的现状。

怎么办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前一句讲的是预防,改掉不良习惯,保持乐观心态,适当运动,饮食起居皆有节制。后一句讲的是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身体也是需要保养的。真的到了晚期,我们古人也是有智慧的,微者逆之,甚者从之,要学会和疾病和平相处。

李智
李智 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介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