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儿童肿瘤放疗的“面纱”,放疗不再可怕
目前儿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约有3-4万儿童被确诊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二主要原因。放射治疗与手术、化疗一起均是儿童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儿童常见肿瘤如淋巴瘤、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等对放射线非常敏感,放射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
儿童肿瘤的特点
与成年人恶性肿瘤大相径庭,儿童恶性肿瘤早期常以发热、头痛或者发现无痛性的包块就诊。儿童肿瘤独特的特点:1.发病年龄小,0-4岁儿童更易患病;2.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3.生长速度快,部分肿瘤从I期发展到IV期,常常只要三、四个月;4.恶性程度高,大部分肿瘤发现已是晚期;5.治疗效果好,大部分儿童肿瘤对治疗敏感,治疗效果远远好于成年人;6.治疗后远期不良反应高于成人;7.大多数儿童肿瘤对于放射治疗敏感,高度放疗敏感肿瘤:包括肾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中度敏感肿瘤: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低度敏感肿瘤:包括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数据
常见儿童肿瘤的放射治疗方式儿童肿瘤的放疗不同于成人,更注重患儿的总生存时间和减少放疗后长期的副作用,即患儿的长期生活质量。目的是让患儿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目前常见儿童肿瘤的放射治疗方式有X 线治疗和质子重离子治疗。
X 线治疗机器常见的有 TOMO(螺旋断层放射治疗)、EDGE(速锋刀)、Halcyon(速锐)。目前广泛运用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使照射靶区内剂量分布更均匀,根据靶区的形状进行照射,从而得到更好的周围组织保护效果。比如 TOMO, EDGE, Halcyon。
尖端放疗技术如质子重离子放疗,在对肿瘤细胞进行更大剂量“定向爆破”同时,也能更大限度地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
具体儿童肿瘤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技术,“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全颅全脊髓放疗选择 TOMO治疗最合适,孤立寡转移病灶 EDGE 最合适,脊髓瘤、肉瘤等选择质子重离子最合适。
儿童肿瘤的放疗流程
1.门诊就诊预约
患儿及家长与治疗团队会面。治疗团队对治疗指征、治疗过程、治疗后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并解答各种疑问。
2.放疗定位
放疗定位是患儿进行放射治疗的第一步。患儿将接受CT 扫描,有时也会接受MRI,以显示肿瘤的确切位置。在定位之前,患儿将戴上定制的头罩或体模,这将有助于他们躺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治疗。
3.放疗计划的制定
放疗定位后,医生和物理师共同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团队将计划放射的剂量和频率,并绘制出放射束的路径。医生会开具处方,详细说明放疗的剂量、频率和地点。不同肿瘤和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放射剂量进行治疗。治疗计划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类型、肿瘤部位、患儿年龄等。

4.放疗计划的验证:
在首次治疗开始之前,放射治疗团队会在患儿的治疗机上拍摄 X 射线影像,并检查治疗机设置是否正确。这些影像用于确认接受治疗的区域是否为医生计划的精确位置。在首次放射治疗开始之前,医生会核准影像。

5.放疗计划的实施:
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会向患儿家长说明患儿的治疗计划。此时是家人提问的最佳时间。放疗技师会同患儿一起,采用适合儿童的语言和医疗游戏来说明治疗过程。医生会说明:每次放射治疗持续的时间,治疗总次数,放疗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的组合方式。医生还会将患儿在治疗期间保持静止的重要性告知患儿和家长。如果患儿无法配合和保持静止,则可以考虑使用镇静药物。另外,大多数患儿都会在门诊接受放射治疗。预约安排人员会配合家长进行放疗预约。如果患儿接受镇静,则对该操作进行单独的预约,比如中午睡眠时间。

6.治疗期间随访
患儿将接受医生的周一至少一次门诊随访。随访期间,患儿会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同时监测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7. 治疗后的长期随访
患儿整个肿瘤治疗疗程结束后,前2 年内需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2-5 年期间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随访患儿肿瘤控制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及心理健康等。
本文是文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