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腹股沟疾病(21) :“双层丝线高位结扎巨大疝”就不会复发吗?
近日遇到一例巨大疝术后复发病例。查看外院手术记录,术者采用的是经典的EK手术,采用双层不可吸收丝线完成腹膜外高位结扎。术后1年,患儿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包块,哭闹后加重。
入院后择期行单孔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内环口重新开放,内环口直径超过15mm,此前手术所用丝线线结残留于腹膜外间隙,依稀可见。解决办法:重新采用0号丝线实施EK手术+患侧脐内侧周围加强遮盖术。

图1. 开放的内环口

图2. 二次 EK 手术 + 患侧脐内侧周围加强遮盖术
术后体会:
1 对于巨大疝究竟是用不可吸收线还是可吸收线,曾有争论,现在已有定论并已经写进手术指南里面。明确说明:要采用不可吸收线实施高位缝扎或腹膜外套扎。
2 对于巨大疝,究竟是用单根丝线完成结扎,还是双侧丝线完成结扎?本病例已经给出教训。目前来看,无论单根还是双根丝线实施腹膜外套扎,均存在复发的风险。就像是采用慕斯线和Proline线实施腹腔内缝扎一样,二者也同样存在复发风险。笔者的体会是:单根丝线完全可以实施准确牢固的结扎,双层丝线帮助不大,同时也增加了线结反应和线道反应的几率,其潜在的异物排斥反应可能反倒容易引起复发。
3 对于巨大疝,完成手术之后,还是应该中规中矩地进行患侧脐内侧皱襞加强遮盖术。术后覆盖在闭合内环口处的皱襞,不仅从腹腔内侧加固了内环口,也能有效减缓负压对内划口的冲击力,也为内划口组织纤维化和闭合赢得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其加固内环口的力量可能远远超过“多加一根丝线结扎内环口所带来的力量”。
注:本文观点仅为笔者自己的观点。
2018年1月7日星期四,15:00随笔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病房
2019年5月9日星期四,9:04随笔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门诊
本文是刘雪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