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阻肺用药需规律,切勿擅自减停药
慢阻肺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典型表现就是持续的气流受限,一般秋冬季胸闷,气急,咳嗽咳痰症状较明显,到了夏天,病情趋于稳定,症状会有所缓解,很多患者这时会想减少用药剂量或者停药。目前病情稳定的慢阻肺治疗,以吸入剂为主,主要是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类抗炎吸入剂。如有的患者想,噻托嗅铵吸入粉雾剂能不能由原来的1天1吸改成2天1吸,等到秋冬季天气转凉后,再改回1天1吸。这种做法可取吗?
首先,慢阻肺病患者需明确一点,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性疾病,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一旦确诊,需持久监控治疗。对于慢阻肺病患者来说,用药的增减不是由季节的变化来决定的,而是跟以下三个指标密切相关:
1、症状的变化:可以根据下面两个量表来评判自己的症状情况。

mMRC呼吸困难评分量表

CAT综合症状评分量表
mMRC为单一评价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的量表,分数越高,呼吸困难症状越重。CAT评分为综合症状评分,分值范围0~40分,10分以上为症状多。
0~10 分:轻微影响;11~20分:中等影响;21~30分:严重 影响;31~40分:非常严重影响;
2、急性加重的风险:一年内如果出现过急性加重的现象≥2次,或因急性加重而住院一次即可评价为高风险。
3、肺功能检查:评估严重程度、气道反应等情况。
综上所述,慢阻肺病患者不能根据自我症状感觉或者季节变化的利好程度,来自行增减药物,而是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地用药治疗。
一般慢阻肺病患者初诊后,建议规律服药1个月后复诊1次,如果复诊时病情控制比较稳定,则3个月后再复诊1次,同时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如果病情依然比较稳定,则继续规律用药,1年后再复诊1次,做一次肺功能或胸部CT检查。如果患者在期间出现病情变化,则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随时复诊。
本文是范银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