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先天性小眼球的干预时机和规范治疗&眼眶发育的相关知识
医学上有一类眼科疾病,在孩子刚刚降生时就给家庭带来很大的打击。因为患病眼明显缩小。不具备眼球的正常结构,不能正常视物。

先天性小眼球,视力恢复无望
经过B超等检查判断,根据现有医学水平,无法恢复视力,但在这种情况下,仍需要注意两点:
1、首先对相对正常的眼睛务必进行仔细的眼底和相关检查,因为这是今后孩子生活的依赖,必须充分排除相关眼发育的眼底疾病等;
2、另外一点必须考虑到小眼球的后续干预时机,而不是放任不管。因为眼眶发育和今后成年后的面部对称和及时治疗密切相关。


面部发育不对称,睑裂等软组织结构均小于对侧
这一类疾病不单单是眼球本身小,对应的软组织空间也非常狭小。眼睑,结膜囊,眼窝几乎都是“迷你型”的。后续相关CT检查,会发现骨骼发育随着年龄增加也会显示出和正常人越来越大的差异。
根据结膜囊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1、通常在半岁甚至更早,通过佩戴义眼片并不断的扩张结膜囊,促进结膜囊及眼眶的发育。

义眼片佩戴



逐年调整,眼睑、结膜囊、眶骨、颜面部对称性越来越好
2、有一类患儿义眼片无法带入,必须及时手术干预完成结膜囊成型手术,进而跟进义眼片佩戴。
由于孩子年龄小,配合度往往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医生和义眼配制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更大的耐心和实践经验。因为试戴和今后的逐步加大和扩张,和成人义眼定配完全不同。

被告知“大了再说”,未进行干预,5岁来诊时左侧软组织及面部发育已经明显滞后,经济条件所限或许也有关
通过本文提供的两组病例可以明显地看到:合理的干预和义眼配置,对一个人的眼眶和软组织发育、成年后的面部尽可能对称,具有重大的意义。
眼球和眼眶骨壁之间并非完全分离,借助眼球运动时眼外肌的韧带和纤维组织持续的刺激,可以促进眶骨发育。
尽管孩子一只眼睛为小眼球是不幸的,但是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下,我们仍然尽量做到最好,给今后孩子的成长具备更多的自信。


箭头所指为患眼治疗五年后效果
临床上,会遇到一类患者儿童时期因为外伤等原因导致眼球萎缩,一直未进行干预,成年后再寻求义眼治疗时,不仅面部骨性结构不对称,其结膜囊也较正常偏小,会影响眼座植入术后的义眼片佩戴效果,对此,今后专门发文科普。
参考文章
198.就医正确理念系列: 大了再说,这句回答有问题。
本文是袁一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