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志勇 三甲
陈志勇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垂体瘤的规范化诊断

417人已读

垂体瘤的诊断难度因为患者情况不同差异较大;有时候并不困难,部分患者甚至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就可判断;但是,有时候又十分困难。诊断干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腺瘤激素分泌增多不显著或具有间歇性;患者激素分泌增多并具有明显临床特征,但无法发现垂体瘤;双垂体瘤、多垂体瘤或混合性垂体瘤使临床表现变得复杂多变或模棱两可;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时伴有垂体功能减退表现;以垂体瘤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EN)。综合行业内诊断规范及个人临床经验,垂体瘤的诊断程序应先确定存在垂体瘤,结合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和激素分泌功能;其次是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类与病因诊断。

1临床表现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最基本的资料,一些微小的表现都可能作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1)垂体功能亢进症状

闭经、溢乳、性功能障碍(泌乳素瘤);巨人症、肢端肥大、变“丑”(肢端肥大症);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瘀斑(库欣病);怕热、消瘦(TSH瘤)。

(2)垂体功能减退症状

乏力、食欲下降、低血压、低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乏力、怕冷、浮肿(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性功能减退、月经紊乱(性腺功能减退);发育迟缓、脂代谢异常、乏力、生活质量下降(生长激素轴功能减退)。

(3)垂体瘤占位效应症状

①头痛。鞍隔与周围硬脑膜因肿瘤向上生长而受到牵拉,造成患者头痛;初期不剧烈,以胀痛为主,可伴间歇性加重;多在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

②视野缺损与视力减退。垂体瘤向鞍上扩展,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伴或不伴视力减退。视神经受压,血液循环不畅,视神经逐渐萎缩,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和视网膜静脉回流障碍,或发生阻塞性脑积水、视神经乳头水肿和突眼。

(4)垂体卒中

垂体瘤易发生瘤内出血,特别是体积较大的GH瘤和PRL瘤。起病急骤,表现为额部或一侧眶后剧痛,可放射至面部,并迅速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双目失明,常伴眼外肌麻痹,出现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甚至昏迷。


2影像学检查

包括MRI检查、CT检查和蝶鞍X线检查。

MRI检查时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关系;对于微腺瘤还可以选择动态核磁扫描,提高检出率。

CT扫描检查在诊断垂体瘤时有一定的价值,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但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

蝶鞍X线检查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一个正常的头颅X光片不能排除垂体瘤。


3内分泌检查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垂体激素测定及其动态试验。一般应检查6种腺垂体激素水平,当某一激素水平有变化时应检测其靶腺激素水平。当诊断尚有疑问时,可进行动态试验协助诊断。肿瘤细胞的激素分泌呈自主性,除血液循环激素水平升高外,早期即有昼夜分泌节律紊乱。由于腺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多,一般单凭1~2次激素测定难以明确诊断,有时需结合动态试验综合评价。例如,当怀疑为GH瘤时,应测定血IGF-1和做OGTT,当怀疑为ACTH瘤时,应测定血ACTH和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必要时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4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是可靠地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参考文献

[1]廖磊, 汤韬, 王良敏. MRI对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12):3.

[2]景刚, 朱爱萍, 范颖蕊. 垂体激素检查在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384-1385.

[3]天山医学院.https://www.tsu.tw

陈志勇
陈志勇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