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军明主任医师针灸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一则
31岁的马先生,一年前因左上肢、双下肢活动不利,辗转于全国各地多家医院,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经激素冲击等治疗,效果不著。刻下症见:精神差,左侧上肢、双下肢活动不灵活,偶有头晕,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安军明主任医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痿症,遂制定针刺、中药、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一疗程的治疗,患者左上肢、双下肢活动改善,进食进水已不呛咳,可做侧身翻身动作,慢慢开始自己主动练习站立,重拾康复的信心。那么,针灸何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呢?一起来听听安军明主任医师怎么说。

安军明主任医师介绍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髓鞘脱失为主,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索受累相对较轻,包括遗传性以及获得性两种类型。遗传性的脱髓鞘疾病主要是脑白质营养不良,多由于髓鞘形成缺陷不能够完成正常发育导致。获得性脱髓鞘疾病多由某些疾病导致的,比如多发性动脉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急性坏死出血性白质脑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有的患者表现为肢体无力,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眼肌麻痹,膀胱功能障碍等。

安军明主任医师继续介绍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肢体无力、瘫痪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本病多由上焦肺热、中焦湿热等导致肢体失养,痿弱不用而致痿。安军明主任医师临床治疗中以背俞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俞穴,针刺背俞穴可调理脏腑,疏通经脉,调和脏腑气血。针刺太溪、三阴交穴旨在养血滋阴、滋补肝肾。针刺足三里穴健脾胃以助气血化生。诸穴合用,补肾健脾,调和气血,四肢筋脉得以濡养则痿证自除。
稿件来源:针灸推拿康复科 陈佳豪
稿件审核:针灸推拿康复科 安军明
本文是安军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