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后胸闷心慌,究竟是不是心肌炎?
文章摘要:随着新冠感染患者“阳康”,不少患者依然存在一些与心脏紧密相关的后续症状,尤其是一些青年人,他们中大多数都为同一种疾病感到担忧,那就是新冠相关的心肌炎。本文介绍了心肌炎的定义、新冠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和常见的营养心肌的药物。
2023年1月以来,随着大批新冠感染患者“阳康”,我们发现不少患者依然存在一些与心脏紧密相关的后续症状。尤其是一些青年人,他们中大多数都为同一种疾病感到担忧,那就是新冠相关的心肌炎。

一、什么是心肌炎?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已确定的达拉斯标准,心肌内浸润的组织学证据为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根据心肌活检的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可以将心肌炎分为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和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可从无症状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什么是新冠相关心肌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大量的繁殖,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心脏。理论上,病毒会造成心肌的直接损害或间接损害——目前的证据多倾向于后者,即感染新冠病毒后,并非病毒本身直接攻击心肌细胞,而是由于感染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等免疫物质在攻击病毒的过程中,间接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此类心肌损伤即被称为新冠相关心肌炎或COVID-19相关心肌炎。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均发现,部分新冠感染者会出现心肌损伤的症状。目前的研究认为,这些心肌损伤可能不是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导致,而是由于微缺血等其他机制间接造成,增加了心肌炎风险。因此,新冠感染导致「心肌炎」的数据来自临床诊断,其中可能也包含了其他类型的心肌损伤。
美国疾控中心统计了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 月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发现:
未感染新冠的人,患心肌炎的比率约为十万分之 9;感染新冠的人,心肌炎发病率为十万分之 146,略高于千分之一。新冠病毒感染确实提升了患上心肌炎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的绝对值并不高。其中,年龄上,16 岁以下和 75 岁以上,风险升高得更多;性别上,男性比女性的风险更高一些。

三、怎么诊断新冠相关心肌炎?
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新冠相关心肌炎的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症状
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一些人会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极少数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剧烈胸痛、晕厥或者猝死等爆发性心肌炎表现。当然,这些症状并不是心肌炎特有得,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鉴别。
2.实验室检查
1)肌钙蛋白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果检查显示这项指标持续性增高,说明心肌持续进行性损伤和加重,必需引起重视。
2) 其它如BNP或NT-proBNP指标升高,代表心功能不全,这种心功能损伤可能是由于心肌受损造成的,因此也可以起到间接的提示作用。
3.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中的一些情况可能提示心脏出了问题,常见的表现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广泛性T波倒置、ST段抬高且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QRS波时限延长、新出现的束支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肢体导联(特别是胸前导联)低电压等。
4.心脏彩超
心脏超声检查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非节段性)、室壁顺应性异常、室间隔或心室壁稍增厚(心肌炎性水肿所致),也可能提示心脏病变,病变累及心包时可出现心包积液。多数患者心腔大小正常,仅少数患者伴心腔扩大,严重时可能出现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和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5.心脏磁共振(CMR)
CMR可以提供心肌水肿、充血、坏死及纤维化等多种病理图像信息,是相对比较精准的检查,尤其可提供心肌炎与阻塞性缺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鉴别。
6.心内膜心肌活检
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新冠性心肌炎的金标准,但由于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临床上实际运用程度并不高。
四、常见的营养心肌的药物
总体原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能量代谢治疗是药物在不改变心率、血压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使心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能量物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属于抗缺血性药物,可提高心衰患者的能量代谢效率,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对缺血性心衰患者,曲美他嗪可通过恢复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调血浆炎性反应及心肌肌钙蛋白水平以减轻心肌损伤。
用法用量:20mg,每日3次,三餐时服用,缓释制剂35mg,每日2次。
不良反应:头晕、食欲不振、皮疹等。
禁忌:对药物组分过敏、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震颤、不宁腿综合征、相关运动障碍、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 mL/min)。
注意事项:曲美他嗪不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的对症治疗用药,也不适用于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初始治疗。不应用于入院前或入院后最初几天的治疗。
哺乳期通常不推荐使用。
2.磷酸肌酸钠

磷酸肌酸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在氧化代谢减慢时为能量供给不足的心肌细胞提供ATP再合成的底物,稳定心肌细胞磷脂膜抵抗氧自由基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
用法用量:一次1g,30~45min 内静脉滴注,一日 1~2次。
注意事项:快速静脉注射1g以上磷酸肌酸可引起血压下降。
3.辅酶Q10

’
辅酶Q10直接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并具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
用法用量:辅酶Q10≥20mg,3次/d。
注意事项:《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明确指出不推荐使用辅酶Q10降低无症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改善预后。
4.左卡尼汀

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毒碱,属维生素类生理活性物质,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必需的体内天然物质。
左卡尼汀早期在临床上较广泛地用于治疗血液透析后肉碱缺乏症,可使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失衡趋于恢复,提高ATP的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用法用量:每日1~3g,分2~3次于用餐时服用。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胃肠道不适。
注意事项:接受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左卡尼汀后可造成低血糖症,应监测其血糖浓度。
除上述药物之外,雷诺嗪结构与曲美他嗪类似,可改变心肌能量供应,改善心功能。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的治疗。
五、专家建议: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阳过”后需要注意:
1.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劳累,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2.加强营养(多食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
3.注意身体基本状况的监测,如心率、血压、血糖、血氧等,并控制好基础疾病;
4.充分利用中医中药在病毒性心肌炎防治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可选择中药进行预防,用药应补益心气,涤痰祛瘀,温通心脉,也可以通过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预防治疗如艾灸疗法、拔罐疗法、 刮痧疗法等;
5.如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明显加重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目前一项纳入五万余名新冠住院患者的研究显示,患者中大约只有2‰-5‰比例的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炎。总体来看,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出现心肌炎的概率其实非常低,所以即使在“阳康”之后感到胸闷、心慌等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要擅自服药,及时到医院就诊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本文是陈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