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毫米的直肠息肉拖成癌!医生提醒:40岁后,这个检查很必要!
文章摘要: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期病变,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肠息肉的处理时机、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以及肠息肉复查时间表等内容。
近日,健康时报发布了一个案例,61岁陈先生(化疗)前往医院就诊后确诊直肠癌。在回顾病史时发现,20年前陈先生做肠镜检查时便发现有个直径5毫米的亚蒂直肠息肉,但未做处理,也一直没有予以重视,最终拖成了直肠癌!
主治医生表示,从5毫米肠息肉到直肠癌,陈先生错过了两个重要处理时机:
- 第一次处理时机:
- 第二次处理时机:
在发生肠癌癌前病变前,患者未能在还是息肉的这个癌前病变阶段接受肠镜下超微创切除,否则便可祛除癌前病变,预防肠癌;
即使息肉刚刚癌变,早期仍可通过内镜治愈性切除。若及时就诊,就可在内镜下进行超微创切除局部早期癌变的息肉,无需开腹,无需切除肠段,可以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避免肠癌根治手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因此,一旦发现肠息肉,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

一、医生提醒:40岁后一定做一次肠镜
一般在临床上,医生都会建议超过40岁的人,无症状要做一次肠镜检查。而这并不是多此一举,更不是乱开检查。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梁宝松2022年在肠胃病刊文强调,人到中年,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原因其实很简单:
1、 结直肠癌症状非常隐蔽,在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不典型;息肉更没有症状,只有肠镜检查时候才能够发现;其他如CT、彩超、核磁等,则无能为力。
2、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
3、根据临床经验,人到40岁,超过20%的人长有息肉,过了50岁,超过30%的人有息肉;60-70岁的人比例会更高。
4、发现息肉和早期肠癌,治疗非常简单,在内镜下就可完成,创伤也小,对预期寿命几乎没有影响!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即使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45岁以上也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如果家里有患肠癌的亲属,最好40岁甚至35岁就开始筛查。
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检查频率,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应缩短肠镜筛查时间,高危人群每年应做一次。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为肠癌高危人群,要尽快进行肠镜筛查: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一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二、一张肠息肉复查时间表请收好
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息肉病理检查结果。如果病理检查怀疑息肉已恶变,且病理检查不能确认是否完整切除时,需要追加内镜或者腹腔镜手术。
另外,即使确认肿瘤完整切除但息肉恶变伴有黏膜下层侵犯的情况,也需要腹腔镜手术。
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和切除数量等确定复查时间。

三、不容忽视的肠镜检查
肠镜是检查身体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能及时发现肠息肉,对于早期病变的发现和小病灶的切除也有着重要意义。
平时生活中,也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来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坚持锻炼,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定时进行肠镜检查。
总之,小息肉,会隐藏;多重视,常检查;早发现,莫慌张,交给医生来帮忙;切除掉,看病理,定期随访消灭它。
参考资料:健康时报、生命时报、胃肠镜、《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本文是车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