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雷大夫浅谈:肺磨玻璃病变是新冠肺炎还是早期肺癌?
文章摘要:近期发现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复查CT时出现肺磨玻璃病变,引发了对于肺癌的担忧。本文详细比较了新冠肺炎和肺癌的症状、检查方法和影像学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判断肺磨玻璃病变的性质。
2023年初,我们在门诊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很多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拿着自己的胸部CT报告找到我们,着急的说,“张大夫,你看看我的CT报告,我这新冠病毒好了没几天,想复查一个CT看看是不是”白肺“了,结果查出来肺的磨玻璃病变(下图黄色箭头)。我听说这肺磨玻璃病变不是说有癌变的可能吗,您看看我这是肺癌吗?”近期这种患者非常的多,鉴于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我们下面就这个问题展开来谈谈。

新冠患者恢复后复查CT图样,黄色箭头可见磨玻璃病变
2019年12月始,新冠病毒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不久便席卷至全球,截至目前,全球已报告确诊感染病例超过6.49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60万例,这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民众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和新冠病毒共存的时代。而通过研究发现,许多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显示出了肺磨玻璃病变的表现。同时,我们知道早期肺癌同样具有肺磨玻璃病变的影像特点,具体可以参考下面文章:张雷大夫浅谈:“肺磨玻璃样病变”。那么,发现“肺磨玻璃病变”,我们应该怎么判断是新冠肺炎还是早期肺癌呢?

和新冠病毒共存的时代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新冠肺炎与肺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病,二者并不存在转变关系。无论是病因、症状还是治疗方面都大相径庭很不一样。从本质上来说,新冠肺炎是由于新冠病毒的入侵,感染肺部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而肺癌则是内外多种因素累加于人体导致自身肺部细胞癌变的结果。为此,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对两者进行详细的比较总结,希望对大家理解这两种不同疾病有所帮助。
一、症状
对于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状普遍比较严重,因为病毒感染会造成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激活,引起剧烈症状反应。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咽痛、乏力、咳嗽。有很多患者会持续高烧3天,有时甚至达39度上下,同时会感觉全身无力,肌肉酸痛,随之而来的,还有“小刀剌嗓子”般的咽痛,以及平均持续约两周的咳嗽,部分可能长达4周,一般都会逐渐减轻。除了以上症状,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一些非特异症状,如鼻塞、头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有的患者在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之前,可能会出现嗅觉丧失或味觉丧失。因此,大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大都可以自行判断是否已经感染新冠,进而选择合适的居家治疗方案。前一段时间央视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了新冠感染的七天症状,详细的描述了新冠感染后的症状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对于早期肺癌,因为来源于自身人体细胞,无法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所以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只有少数因干咳、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发现,而现实检查出来时,肺癌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这也是为什么希望大家平时就要养成积极体检,筛查肿瘤的原因,针对肺癌筛查就是定期进行CT的检查,具体可以参考我下面的文章:张雷大夫浅谈:肺癌筛查必要吗?。

肺癌的早期筛查可以降低肺癌20%的死亡风险
二、检查方法
对于新冠,最推荐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通过咽拭子或鼻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除此以外,查体时也会发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都会比正常时偏高,考虑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实验室诊断的相关指标也会出现异常,一方面是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都会偏低,这同样提示有病毒感染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反映肺的换气功能的两个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下降,大家都知道肺的主要功能就是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而这两个指标越低,说明肺部损伤越严重。需要注意的是,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3%或者持续高热大于3天时,很有可能发展为重症,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所以,在家里常备一个简易血氧检测头,对于及时发现新冠感染的重症病例,还是十分有帮助的。

简易血氧监测头
对于肺癌来说,与新冠的实验室检查不同,医生更关注生活方式和家族遗传病史。医生可能会问:你是不是经常抽烟?一天抽多少?抽烟多少年了?你身边的人是不是经常抽烟?你的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是不是患有肺癌?有没有肿瘤家族史?你有没有得过相关的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你的工作是不是和煤烟、电焊、橡胶,石棉生产等有关……?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除此之外,有磨玻璃病变的患者想通过检测肺部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物性质进行判断,觉得相关的肺部肿瘤标志物不高就不需要担心了,这是一个误区,早期的肺癌特别是肺的磨玻璃病变,肺部肿瘤标记物都不会升高。

肺癌主要高危因素有吸烟,遗传因素以及接触其他致癌放射性以及化学性物质
三、影像学特征
既然我们发现新冠肺炎和早期肺癌都具有“肺磨玻璃病变”的影像学特征,那两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是否有其它区别呢?答案是肯定的。
人体的呼吸道像一颗倒长的大树,气管是树干部分,向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是树干的两个主分叉,之后再细分为无数的终末细支气管,就像是无数的小树枝,再分为呼吸细支气管,其管壁是膨大的肺泡,大家可以想象为树叶,肺泡周围由大量的由肺动脉细分下来的毛细血管包绕,而每一部分树枝和树叶就是肺小叶。

人体的呼吸道像一颗倒长的大树
对于新冠肺炎来说,其病情发展变化快速,CT影像也随之迅速改变(见下图)。首先是早期,肺的外周出现磨玻璃影,常常为多个;随着感染的加重,会出现网格征,这是由于大量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空泡征,这是由于病变的坏死部分经过支气管树排出而导致的;极少数重症患者会出现双肺的弥漫性改变,形成“大白肺”,进展过程3-10天。下面的图样显示了新冠肺炎和新冠重症肺炎的患者的CT片的动态变化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在发病短短几个星期内,CT片显示有非常明显的加重和减轻的变化。

新冠肺炎磨玻璃随时间变化伴有CT的显著改变
对于早期肺癌来说,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但是缺乏分布特点,可以位于任何肺叶,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楚。有关什么样的磨玻璃病变恶性程度比较高,可以参考下面一篇文章:张雷大夫浅谈:哪些磨玻璃结节恶性程度高?另外除了磨玻璃CT也有其他表现考虑为肺癌,如肺结节(如图6)的形态会有分叶的情况、结节边缘有细短毛刺,病灶相邻胸膜还会有胸膜凹陷征。且根据随访复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知道,和肺癌相关的磨玻璃结节,短期(15-40天)内其大小、形态是不会有太明显变化的。关于肺癌的特殊征象可以参考文章张雷大夫浅谈:诊断结节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是什么?

以磨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为CT表现的肺癌图样
有了上述的了解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两者的高分辨率CT特点。对于新冠肺炎,多表现磨玻璃样病变、实变影、常为多个、病变内网格征、空泡征、边界多不清晰,进展比较快,病变3天内就发生明显变化,且常位于肺周边的胸膜下,同时伴有呼吸道的症状。对于早期肺癌,肺磨玻璃样变位置多变,边界清晰,变化较慢,基本没有其他症状。

新冠肺炎和早期肺癌的磨玻璃鉴别诊断简易表
现在很多新冠患者因为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在起病一周之内就去医院做CT,然后发现一些斑片状的阴影,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是不是病情很严重。根据上面的相关分析,大家可以发现其实不用紧张,因为这很可能这是新冠肺炎的一个表现。大家可以在家里用生理盐水做一下雾化,不过敏的话口服一周的消炎药物,一个月之后去同一个医院进行CT复查,比较看看有没有变化。因为随着症状的好转,新冠肺炎CT上的炎症表现会随之逐步消退。但是,如果通过以上处理,磨玻璃结节没有消退好转,就需要考虑来我院评估就诊的可能。
PS.肺磨玻璃样病变或者结节的就诊: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不跑冤枉路?
(1)建议就诊以前通过网上预约门诊加号就诊,具体程序点击下面链接:网上预约门诊加号;或者直接通过好大夫网站进行网上问诊,具体程序点击下面链接:好大夫网上问诊
(2)如果患者在外院做的CT,建议携带薄层CT的光盘或者U盘资料(建议自己带手提电脑并提前读取),或者采用自己的手机提前扫码读取云胶片,不能只带几张CT片子来,因为光盘的信息量比CT片子的信息量大10倍以上。只有提供比较完整的信息才能够有可能评估肺磨玻璃病变和肺结节的良恶性。
(3)如果想进行详细评估,建议在我们天津肿瘤医院做一个CT(每天上午九点前挂肺科便民门诊的号,开胸部平扫CT即可),我们可以通过云胶片或者在电脑上查看详细CT资料,内含约2000张CT图片,比单纯的CT片子信息量高100倍,这样才有可能对肺磨玻璃样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精确的重建,评估和会诊,通过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耿国军,朱晓雷,米彦军,熊伟,区帆,李宁,刘鸿鸣,曹孟昆,邓城庆,石思恩,于修义,姜杰.COVID-19与早期肺癌磨玻璃样变的HRCT影像特征对比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0,36(07):393-396.
[2]张善华,钱大椿,王和平,林奇辉,曹捍波,张铁英.局灶性磨玻璃征—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CT征象[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06):553-556.
[3]世卫组织.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实验室检测.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0.
[4]张迪,范丽,望云,等.低剂量CT肺癌筛查中肺癌危险因素及高危模型的单中心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18,52(5):369-373.
[5]Cozzi D, Cavigli E, Moroni C, et al. Ground-glass opacity (GGO): a review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the era of COVID-19. Jpn J Radiol. 2021;39(8):721-732.
[6]刘常宇,蔡奕欣,郝志鹏,高轶,曾志林,张霓,付向宁.表现为磨玻璃影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早期肺肿瘤的CT影像学对比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0,27(4):376-380.
[7]Zhou ZG, Jiang DX, Xie SM, Zhang J, Zheng F, Peng H, Chen X, Liu JY, Zhang L. Low-dose corticosteroid combined with immunoglobulin reverses deterioration in severe cases with COVID-19.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0 Nov 24;5(1):276.
本文系张雷大夫原创作品,由卫荣鑫 王欣然 綦悦 王明月 尹苗协助编撰,授权好大夫(www.haodf.com)发布,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是张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