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术后病情突然加重,问题绝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文章摘要:脊髓损伤通常定义为脊髓的急性创伤性损伤,导致短暂的或永久性的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或膀胱/肠道功能障碍,其伴随的各种功能障碍使其成为最具灾难性的损伤之一。本文探讨了脊髓损伤术后症状加重的原因及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通常定义为脊髓的急性创伤性损伤,导致短暂的或永久性的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或膀胱/肠道功能障碍,其仅占各类损伤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伴随的各种功能障碍使其成为最具灾难性的损伤之一。脊髓损伤的外因通常分为5组:机动车交通事故、暴力、体育运动/娱乐活动、跌落/跌倒和其他原因。

脊髓损伤示意图
随着我国交通及医疗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患者于伤后72小时内均可得到合理的救治(激素冲击、减压内固定手术等),术后复查脊髓减压充分、内固定位置满意,但部分患者仍残存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或膀胱/肠道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然而不幸的是,少数患者在术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或膀胱/肠道功能障碍的加重,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康复治疗导致?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康复治疗所致,因为患者目前正处于康复治疗阶段,但这种想法是极其不科学的,因为病人康复之前医生及康复治疗师会充分评估后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极少有可能引起神经损伤加重。
二、内植入物松动?
脊髓损伤病人为提供满意的减压效果和稳定性,基本上均植入脊柱内植入物,但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严重骨折、内植入物位置欠佳、术中反复修改钉道患者,存在脊柱内植入物松动风险,及时快速复查脊柱X线及CT观察内植入物情况至关重要,严重时需复查脊柱磁共振观察脊髓情况,此种情况较少见,因为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情况对病人及家属反复叮嘱,重视程度均明显增加。
三、脊髓自身问题?
讲起这个问题时,就要从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谈起,脊髓损伤本质上是呈双阶段性的,第一阶段主要为受伤初期脊髓的机械化损伤。第二阶段为受伤后的慢性长期渐进性损害,主要包括血管功能紊乱、水肿、局部缺血、兴奋性中毒以及自由基生成。第二阶段的损伤过程一般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开始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

脊髓损伤阶段时间线
脊髓损伤的第一阶段发生在患者外伤时,脊髓上机械暴力的严重程度直接决定了脊髓受损的严重程度,脊髓损伤第一阶段可通过早期的检查(X线、CT、MRI)明确诊断;脊髓的第一阶段损伤后将引起一系列的系统性、细胞性以及分子性等瀑布样反应,损伤从初次受伤部位发展至邻近的白质或灰质部位,这种延迟性的、渐进性的、持续性的组织损伤被称为二次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第二阶段)。
一般来说,初次损伤的暴力程度决定了随后的失血量和出血范围,从而影响了组织缺血的程度以及二次损伤的其他方面。而二次脊髓损伤的进程包括组织缺血反应、自由基生成、氧化应激作用、离子调节异常、谷氨酸毒性、线粒体功能紊乱、血-脊髓屏障破坏、神经炎症,以及细胞死亡和凋亡。
总结
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几个月至几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加重,排除内植入物松动可能后,基本考虑脊髓的二次脊髓损伤。可怕的瀑布样反应会加重脊髓的二次损伤,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康复治疗是脊髓损伤患者十分重要的功能恢复手段,旨在提高患者部分肢体及大小便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相关并发症。
本文是李柯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