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的“幸运儿”-----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文章摘要: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其典型特点包括上肢重于下肢、远端重于近端、大小便功能较少波及等。本文介绍了该病的定义、影像学表现、预后和治疗建议。
脊髓损伤通常定义为脊髓的急性创伤性损伤,导致短暂的或永久性的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或膀胱/肠道功能障碍,其仅占各类损伤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其伴随的各种功能障碍使其成为最具灾难性的损伤之一。每每讲起脊髓损伤的时候,都不得不提及脊髓损伤的“幸运儿”----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脊髓损伤示意图
一、什么是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是以脊髓中央先发生损害,再向外周扩散的最常见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发生于C4/5、C5/6节段;其发生呈双模式性:年轻人发生于高能量损伤(高出坠落、车祸等),老年人易发生于向前跌倒或轻微过伸伤,常见于颈椎管狭窄患者,无论损伤是否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均可能发生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脊髓中央管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二、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典型特点
- 上肢重于下肢;
- 远端重于近端;
- 大小便功能较少波及;
三、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预后
几乎所有的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通常起自双下肢,然后是膀胱、双上肢近端,最后是受限最严重或完全丧失的手部精细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因其具有上肢重于下肢的特点,研究报道57-97%的患者可独立步行;大小便较少波及,大小便均可自主排便,小便可存少量残余尿量,大便偶需开塞露辅助排出。
四、对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建议
- 一经诊断,建议尽早手术减压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手术后建议尽早行康复治疗,有助于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 早期针对膀胱功能障碍建议尽早使用行清洁间歇导尿训练膀胱功能,必要时使用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M型胆碱受体拮抗剂(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等)改善下尿路功能;
参考文献:
[1] Fehlings, Vaccaro, Boakye, et al. Essentials of Spinal Cord Injury[M]. Stuttgart Georg Thieme Verlag, 2013.
[2]杨海源, 唐鹏宇, 罗勇骏,等. 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7):673-676,共4页.
[3]许光旭.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 4(4):3.
本文是李柯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