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转归
文章摘要: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实性良性病变,本文介绍了FNH的诊断和转归。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实性良性病变(第一是血管瘤),年轻女性多见,3/4有口服避孕药史。FNH是肝细胞对血管发育异常或损伤的增生反应。
FNH病灶大小多在0.6-10cm之间。MR典型表现为T1、T2与肝实质接近等信号,有分叶、无包膜,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瘢痕延迟强化。肝细胞特异造影剂(普美显)肝胆期呈高或等信号,此征象具有明确定性意义。不典型表现与肝腺瘤、肝癌难以区分,有时需穿刺活检定性。
尽管已知FNH是良性病变,不会恶变,很多患者还是对FNH的发展及变化很关注。有关FNH的转归,文献报道不多,特别是大样本和长期随访的结果。本文归纳现有资料,给感兴趣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大部分FNH大小、形态保持长期稳定不变。约20-30%的病灶大小会有变化,其中90%是缩小甚至消失。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FNH有缩小趋势,推测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据此可以解释为什么FNH多见于年轻人。
FNH增大不多见,多见于接受过化疗、骨髓移植手术者。有怀孕后FNH增大的报道,但有不同观点。外源性雌激素能否导致FNH或引起其大小变化一直有争议,有服用雌激素史发现FNH,停用雌激素后FNH消失的个案报道,但没有其他文献证实。
确诊FNH后会不会再长出新病灶?罕见。多数是本身肝脏有肝血管病变,如:布-加综合征、动静脉畸形等。仅见一例正常肝脏又新长出FNH报道。

(图C)肝左内叶见高信号FNH病灶,有纤维化收缩及弥散受限表现;(图D)十七年前初诊FNH,明显强化病灶,内见低信号瘢痕,明显大于图C。
本文是任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