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安 三甲
任安 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放射诊断科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

479人已读

胃肠道间质瘤(Gl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胃部最常见,约60%、小肠约30%、十二指肠约4-5%、直肠约4%,结肠、食管、网膜、肠系膜、腹膜后少见。

GIST属潜在恶性,最常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

影像学观察,GlST生长方式分为腔内型、腔外型、混合型。

胃间质瘤CT表现


CT是GlST最主要的诊断方法。CT可以清楚显示GlST生长方式、局部和远处转移,据此确定最初诊断、手术计划及术后及靶向药物治疗后的监测计划。良性病灶特征:体积小、边缘规则、宻度均匀、轻度强化。恶性病灶特征:体积大、边缘不规则、囊变坏死、明显强化。CT小肠造影有助于发现生长在小肠上的小GIST(小肠出血、黑便的原因之一)。

MRI在GIST形态学显示能力与CT相似,但MRI在两个方面优于CT,一是MRl弥散成像序列(DWI)属功能成像,通过强化程度和灌注参数(ADC)变化可以对病灶良、恶性鉴别及治疗前后疗效评价和监测起辅助作用;二是在发现小肝脏转移灶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另外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清楚显示盆腔解剖结杨,在盆腔GIST诊断及鉴别上强于CT。

超声内镜(EUS)可以显示胃GIST发生于固有肌层从而与胃癌鉴别。病灶边缘呈分叶状提示恶性可能。缺点是发于于粘膜下层病变如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异位胰腺等病变,EUS表现与GⅠST相似,不易鉴别。EUS最大优点是可以用细针穿刺取病理,明确诊断。

PET-CT在病变分级、监测治疗效果及发现复发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97%,高于CT。缺点是炎症,尤其是术后所致,也可表现为高摄取,造成假阳性结果。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病理结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GlST危险度分级。最近有学者将影像组学(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大量的定量特征)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用于GIST的研究中,并获得满意成果。今后有望用CT检查进行GIST的组织学上的分级(低、中、高风险),从而预测出患者的预后。


任安
任安 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放射诊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