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是一种监测全血凝血状态的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血栓弹力仪描绘出的特殊图形,其原理是基于凝血过程的最终结果为形成血凝块,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TEG可从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整个过程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
包括凝血因子激活、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和凝状的坚固性、弹力度、纤维蛋白、溶解状态等指标,可以实时连续反映除血管内皮因素外,所有血液成分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凝血过程,以此判断患者出血及血栓的风险。
目前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多种情况下即时的凝血监测、预测静脉血栓风险等。
TEG仪是由可自动调节恒温的杯槽、可自由转动的不锈钢悬垂丝、金属探针和传感器构成。

图1,来源于《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将处理后的血液标本加入TEG仪中可自动调节恒温的杯槽中,以4°45′角度和每9~10秒一周的速度来回转动,模拟人体体温37℃条件下人体内血管中血流的速度。在血液凝固、纤溶的过程中通过钢丝上的扭力对称描记振幅获得“香槟杯”状的图形。
“香槟杯”按照时间轴纵向对称剖开的话如图2 所示,能清晰地表达从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等整个过程,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

图2,来源于网络
图3是我们检验通常看到的的“香槟杯”状的图形,下面我们借助图3来分步讲解“香槟杯”状的图形各个部分对应凝血整个过程的关系及检验数据解读。

图3
一、阶段A-B:是凝血启动的时间,在已广泛开展的凝血检查指标中对应的检查结果是APTT、PT,主要上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杯子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获得R值,即:反应时间/凝血时间。
反映参与凝血过程(内源性、外源性和共同途径)所有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程度
参考值:正常范围 5~10 min。
异常结果判读:
R值延长提示有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功能降低,机体呈低凝状态,出血风险大。
R值缩短提示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水平升高,凝血功能亢进;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风险大。
二、阶段B-C:K 值和α 角(Angle)
1、K 值即动力学时间/血凝块形成速率:为从 R 时间终点(B: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幅度达到 20 mm 所需时间(分钟)。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参考值:正常为 1~3 min。
2、α 角(Angle):α 角为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BC)与水平线(AB延长线)的夹角。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但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参考值: 53~72°。
说明:α 角与 K 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K 值的长短受到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较大,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 K 值,K 值延长可被冷沉淀或 FFP 而纠正。当血凝处于高度低凝状态时,血块幅度达不到 20 mm,此时 K 值无法确定,故而α 角比 K 值更有价值。
异常结果判读:
K值延长或α角缩小,提示纤维蛋白功能低下,可补充冷沉淀;
K值缩短或α角增大,提示纤维蛋白功能偏高,可抗凝治疗。
三、阶段D:MA值:最大振幅/血凝块最大强度:
为凝血块形成后记录到的最大切应力系数,是血栓弹力图上的最大振幅(“香槟杯”最大振幅值D点单位:mm)。
反映正在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及血凝块形成的稳定性。
参考值: 50~70 mm。
异常结果判读:
MA值增大,提示血小板数量或活性偏高;MA值减少,提示血小板数量或活性减弱,必要时可输注血小板。
影响因素:MA 主要受纤维蛋白原(约占20%)及血小板(约占80%)两个因素的影响,血小板质量和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 MA 值。
四、阶段D-E: LY30(30分钟溶解比例/血凝块消融速率)与EPL( 30 分钟血凝块溶解百分比,EPL=100(MA-A30)/MA):
1、LY30 值:
含义:血栓弹力图中在最大凝块强度(MA)值确定 30 分钟后血栓溶解的百分比。
参考值: 0~8%。
临床意义: 反映代表纤容参数,若大于 8 提示纤溶亢进。
2、EPL 值:
含义:预测在最大凝块强度 (MA)值确定 30 分钟后血栓溶解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同 LY30。
参考值:0~15%。
异常值:大于 15 提示纤溶亢进。

血栓弹力图解读简表
致读者:
如果对您有助,欢迎收藏、转发。
参考资料:
[1] 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胡天喜,闫彬等.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相关性及应用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08):599-604.DOI:10.13730/j.issn.1009-2595.2022.08.003.
[3]《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
[4]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是赵云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