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超君 三甲
郑超君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脊柱外科

平山病系列科普1:发病机制的探讨

1370人已读

文章摘要:平山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多数患者还在念中学或大学,本该放飞青春的年纪,却为手部肌肉无力、萎缩困扰不已。本文介绍了平山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每年寒暑假,华山医院骨科病房里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病人,他们多数还在念中学或大学,本该放飞青春的年纪,却为手部肌肉无力、萎缩困扰不已。他们所患的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平山病。

什么是平山病?为什么会发生呢?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又称青少年(14-25岁)上肢远端良性肌萎缩症,这种病特别“青睐”我们亚洲人,90%以上的患者来自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男性更容易发生平山病,男女发病比率为20:1至7:1。

尽管在国际上平山病被认为是一类罕见的神经疾病,但实际上,作为平山病“重灾区”的中国,发病率却绝对不算低。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地都已形成了治疗病例数超千例的大型治疗中心。

由于不存在遗传性,因此平山病的发病机制一直难以明确。既往多认为,平山病是脊肌萎缩症的一种亚型,但这一观点已通过基因学研究予以排除。

目前公认的平山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青少年患者骨性结构与神经组织的生长速度不匹配,这导致在颈椎中立位的时候,脊髓就处于“紧绷状态”(图1),但这种情况肉眼难以鉴别,所以中立位MRI无法诊断平山病就是这个原因。

而在颈椎屈曲的时候,由于整个脊柱会被拉长,对于正常人而言没有紧绷的脊髓可以代偿这种颈椎屈曲,但是平山病患者的脊髓会被迫向脊柱拉长相对较小的前壁移动,(1)造成脊髓撞击前方脊柱,(2)同时在脊髓后方形成“新月形”静脉曲张,这一静脉曲张同样会压迫脊髓(图1)。两者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脊髓前角细胞缺血坏死,而前角细胞是控制人体上肢运动的 (图2),所以患者便会产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而没有麻木、疼痛等感觉。

图1:平山病患者“屈颈致病”的原因分析:平山病脊髓比正常人短,在中立位尚可以代偿,一旦颈椎屈曲导致颈椎变长,脊髓就会被迫撞击前方椎体,同时后方产生静脉曲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肌肉萎缩

图2:平山病患者损伤的本质是“颈脊髓前角细胞的缺血坏死”,因此临床特征以没有感觉异常的肌肉萎缩为主。

根据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颈椎中立位的时候,脊髓就处于“紧绷状态”,因此,任何可能造成颈椎变长的情况(如,颈椎屈曲)都有可能会导致平山病加重,因此,近期研究证实颈椎曲度变直或者反曲,也会造成脊髓后方产生“新月形”静脉曲张(图3),导致平山病发病。这一发现指出了,对于颈椎中立位曲度异常(变直或反曲)的患者,即使不屈颈也会产生颈脊髓前角细胞缺血,诱发肌肉萎缩;同时,这一发现也为部分平山病患者佩戴颈托治疗无效提供了可能的解释,因为佩戴颈托只能避免颈椎活动,无法有效改善曲度。

图3:平山病患者颈椎中立位曲度异常(变直或反曲)使得患者不必屈颈也会产生颈脊髓前角细胞缺血,诱发肌肉萎缩


其次,也有研究指出平山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正常人,因此,“多发关节松弛”可能也是导致平山病致病的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理论,任何可以限制颈椎过度活动、颈椎“变长”的措施,都可以阻止已经处于“紧绷状态”的颈脊髓进一步受到力学影响从而造成损伤。因此,颈托制动、手术制动、颈椎曲度康复运动等措施理论上都是可行的平山病治疗手段,而患者也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酌情进行综合性治疗,来避免平山病病情的加重。


有罹患平山病、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脊柱先天畸形等脊柱疾病的患友,可以随时通过好大夫在线留言和郑超君医生联系,将会竭尽所能帮助到每一位患者。感谢各位患友的关注!

郑超君
郑超君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