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上时下”的睾丸需要手术吗?
文章摘要:隐睾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精子质量,严重的甚至导致男性不育。本文介绍了隐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隐睾是目前常见的小儿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足月出生的男婴在1岁时发病率约 1%~4%,早产儿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体重<1.5kg的男婴,其隐睾的发生率能高达60%~70%。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精子质量,严重的甚至导致男性不育。
目前已经明确隐睾(半岁以后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是需要限期手术的,但经常有家长咨询:孩子睾丸有时在阴囊有时不在阴囊(位于腹股沟),像这种“时上时下”的睾丸到底需要手术吗?今天我给大家作一解答。
第一部分 精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都首先了解一下睾丸的“生命线”——精索。


如图可见精索为连接睾丸和附睾的条索状结构,是由精索内动脉、精索内静脉、淋巴管、输精管、输精管动脉和静脉、精索内神经及其被覆盖的筋膜与提睾肌共同组成。精索是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必经之路。精索起自腹股沟内环,走行于腹股沟管内,出外环口后进入阴囊,连接止于睾丸后缘。通过精索内动脉提供睾丸和附睾所需的养分,并由精索静脉将代谢产物运走。
第二部分 提睾反射
提睾反射,属于人体神经反射中浅反射的一种,在行体格检查的时候,用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以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第三部分 睾丸“时上时下”的原因
婴幼儿大脑皮质功能未发育完善,兴奋性阈值较高,而皮质下中枢则兴奋性阈值较低。所以,大脑皮层对皮质下中枢不易有效控制,兴奋过程容易扩散。这就使幼儿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腹壁及会阴部的轻微刺激(比如触摸,超声检查时)即可引起提睾肌收缩。另外精索也能随着温度变化而收缩或松弛(温度较高时松弛,温度较低时松弛),使睾丸在阴囊和腹股沟之间活动,以适应外部环境,保护睾丸和附睾不受损伤,以维持精子产生的最佳条件。同时,小儿腹股沟处肌肉发育不完善,腹股沟管短而直,睾丸体积小且质量轻,难以形成下坠效应对抗提睾肌和精索收缩。所以提睾肌和精索收缩时,较容易将睾丸上提至腹股沟处。
第四部分 两个条件
那么,通过以上介绍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时上时下”的睾丸是正常的生理反射,不需要手术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得知若想明确判断睾丸是生理性上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睾丸“时上”是因为特殊状态或环境下提睾肌收缩和(或)精索收缩引起的,二,睾丸必须要有“时下”的状态。以上两个条件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医学背景的人士是不容易判断的。
第四部分 一个方法
下面介绍一个简单判断睾丸位置的方法:第一步:选择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在儿童安静放松的状态下(较小幼儿选择平卧位,较大儿童选择直立位),暴露会阴部,不要急于去触摸睾丸,而是先观察双侧阴囊内是否有睾丸;第二步:使双手保持温暖状态,轻柔去触摸阴囊内是否能摸到睾丸,如果能触摸到睾丸,可轻微往下牵拉睾丸感受精索的长度和紧张度。第三步;如果上一步摸不到睾丸,可在触摸不到睾丸的同侧腹股沟区轻柔触摸(较大儿童也选择平卧位),感受是否能触摸到睾丸样组织,若摸到睾丸样组织,采用“挤牛奶”手法向阴囊方向推挤睾丸,观察能否将睾丸推入阴囊。若能将睾丸推入阴囊,但松手后睾丸又缩回腹股沟区,这也属于隐睾,若松手后睾丸能在阴囊内停留,就不属于隐睾,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如果此步不能触摸到睾丸,建议至医院就诊。第四步:更换时间,重复以上三步多次检查。以上步骤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相对简单,但第三步比较困难,尤其对于体型肥胖的儿童更会增加难度,所以无论您是否能够完成以上步骤,最好都要至医院确诊。
综上,对于隐睾来说,睾丸是否可触及和其具体位置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超声对隐睾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假阳性),但不能仅靠超声检查诊断隐睾和选择手术方式。体格检查是确诊隐睾的唯一方法,是区分可触及睾丸和不可触及睾丸的可靠方法,也是明确睾丸位置是否生理性上移的诊断方法。所以在发现孩子睾丸位置异常时需尽快找小儿外科专业医生就诊咨询,明确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本文是张胜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