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是手术治疗,还是药物维持治疗?
今天是国际“房颤日”,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心房颤动,及时诊断心房颤动,及时治疗心房颤动,远离心房颤动造成的伤害,提高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指不规则、通常极快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心率范围可能为每分钟搏动 60 至 175 次。快速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脏中形成血栓。房颤会增加发生卒中、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发生心房颤动时,心脏的心房跳动混乱且不规则,与心室跳动失去协调,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房颤可能无症状,只感到脉搏跳动不规律。但部分房颤可能导致快速、剧烈的心跳,患者会感到心悸、气短或虚弱无力。
心房颤动发作可能时有时无,也可能持续存在。尽管大多数心房颤动本身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它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需要接受适当治疗以预防卒中。

左图是正常的窦性心律,心律规则。右图是异常的心房颤动,心律不规则,脉搏也会不规则,时常出现脉搏脱落或暂停。
二. 心房颤动的危害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约为5%-7%/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2. 发生心力衰竭风险
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风险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
3.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在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中,房颤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在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后,原来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三.心房颤动的常见症状
某些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不会注意到任何症状。确实出现心房颤动症状的患者可能存在如下体征和症状:
- 感觉心跳加快、颤动或剧烈跳动(心悸)
- 胸部疼痛
- 头晕
- 疲劳
- 头重脚轻
- 运动能力下降
- 气短
- 虚弱
- 冠状动脉疾病
- 心脏病发作
- 与生俱来的心脏缺陷(先天性心脏缺陷)
- 心脏瓣膜问题
- 高血压
- 肺病
- 由手术、感染性肺炎或其他疾病造成的身体压力
- 既往心脏手术
- 心脏自然起搏点问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睡眠呼吸暂停
- 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过度活跃(甲亢)和其他代谢失衡
- 使用各种刺激剂,包括某些药物、咖啡因、烟草和酒精
- 病毒感染
如果您有心房颤动的任何体征或症状,或出现胸部疼痛,请立即就医。胸部疼痛或心悸可能表示心脏病发作。

四. 心房颤动分类
1.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症状可能持续一周,并且反复发作。症状可能会自行消退。某些偶发性房颤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2.持续性心房颤动,如患有该类型心房颤动,心律无法自行恢复正常。如果出现房颤症状,可通过心脏复律或药物治疗来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
3. 长久性心房颤动,该类型的心房颤动持续发生,持续时间超过 12 个月。在该类型的心房颤动中,心律失常无法恢复。需使用药物来控制心率和预防血栓。
五. 心房房颤可能的原因
心脏结构问题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原因。心房颤动的可能原因包括:
一些房颤患者并没有已知的心脏问题或心脏损伤。可能增加心房颤动(房颤)发病风险的因素包括:
- 年龄。年龄越大,发生房颤的风险越高。
- 心脏病。所有心脏病患者(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或者有心脏病发作或心脏手术史)发生房颤的风险均会增加。
- 高血压。患有高血压,尤其是改变生活方式或使用药物后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能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
- 甲状腺疾病。在某些人中,甲状腺问题可能会引发心律问题(心律失常),包括房颤。
- 其他慢性健康状况。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肺病或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升高。
- 饮酒。对于一些人来说,饮酒会引起房颤发作。暴饮会进一步增加发生房颤的风险。
- 肥胖症。有肥胖症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升高。
- 家族史。在一些家族中,发生房颤的风险升高。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力衰竭
- 瓣膜性心脏病
六. 心房颤动的并发症
血栓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并发症,可导致卒中。房颤患者混乱的心律会导致血液在心脏的上腔(心房)蓄积并形成血栓。如果左上腔(左心房)中的血凝块从心脏区域脱落,它可能会进入大脑并导致卒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引起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加。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会增加因房颤引起卒中的风险,包括:
血液稀释剂通常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血栓和卒中。
七. 诊断与评估
心房颤动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需要至少一张单导心电图或Holter记录予以证实。对房颤患者的初次评估包括判断房颤的类型,明确原因,寻找与房颤有关的心脏和心脏以外因素,以及以前诊治的情况。如评价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瓣膜病等基础心脏病和甲状腺疾病。体格检查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常提示存在房颤。
八. 治疗与预防
心房颤动的治疗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控制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房颤的患者是否选择射频消融手术,主要还是结合其具体的房颤病情、患者意愿、家庭情况以及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等等多种因素后作出决定。需要指出的是,房颤的导管消融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现今仍难以做到像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那样理想的效果。
1.射频消融术手术治疗
综合当前国内外的共识认为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 对于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用药或者难以耐受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可推荐为一线治疗。
2) 对于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如果病史较短,且伴有症状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合理的选择。
3.)如果房颤合并心衰,且其症状与房颤有关,导管消融也可作为合理选择之一。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转复房颤,控制维持心室率和预防脑卒中的抗凝治疗。推荐采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和改善血液动力学,包括β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β阻滞剂和异博定可用于控制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或需紧急处理的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但应避免心动过缓。洋地黄类药物用于静息时室率较快的患者以及心力衰竭和静息生活方式的患者。无房室旁路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和胺碘酮。其他药物无效或有禁忌证时,静脉应用胺碘酮有利于室率的控制,并口服胺碘酮维持心室率。
对于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也可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CD)治疗,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皮肤,黏膜和牙龈出血的情况,及时监测血液的凝血功能。
3.电除颤转复治疗
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频繁,初发心房颤动的患者,在房颤发作36小时内,考虑电除颤转复治疗,超过36小时的心房颤动患者,在转复前应排除心房血栓形成之后再进行电除颤转复治疗。
4. 心房颤动的预防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并预防心房颤动。以下是一些有助于保持心脏健康的基本提示:
- 饮食营养
- 经常锻炼身体并维持健康的体重
- 不要吸烟
- 避免或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 管理压力,因为强烈的压力和愤怒会导致心律问题
本文是张兆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