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窦肇华
窦肇华 主任医师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 遗传咨询科

胎儿静脉导管缺失

341人已读

一、概述

胎儿静脉导管缺失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引起胎儿出现水

肿或心功能异常。

胎儿静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肝而产生的静脉(图1)。胎儿在

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生理需要,当脐静脉逐渐发育、胎盘功能发达后,胎儿在母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脐静脉或者胎盘汇集来的一部分血液,通过胎儿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其余部分的血液,则不经过静脉导管而进入下腔静脉。静脉导管随着胎儿的长大也会发育增大,但是在胎儿出生后,静脉导管会退化消失。

静脉导管缺如.png

图1 胎儿脐静脉导管的形成

注:双侧总主静脉卵黄静脉,脐静脉均汇入静脉窦(A),分别将胚体、卵黄囊及胎盘血液引流入心。随着肝发育并逐渐增大,左、右卵黄静脉与肝相邻的一段被包入肝内,并在肝内分支与肝窦相连,发育成肝内门静脉,其远段位于肝外,自卵黄囊到肝,最终发育成肝外门静脉(B、C、D)。同时双侧脐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形成血管交通(B),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整个右脐静脉及左脐静脉的近心段逐渐萎缩消失(C),只有左脐静脉的远心段保留并增粗,血液经肝回流入心,形成正常的脐静脉(D)。左脐静脉入肝后的血流到注入下腔静脉之间主要管道就是静脉导管(C与D)。

二、胚胎发育与畸形特征

正常情况下,脐静脉输送的血液含氧量高,部分通过静脉导管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卵圆孔进入左心房;部分脐静脉血通过与左门脉相连,供养肝的发育,经肝静脉、下腔静脉入右心房。静脉导管在分娩后1~2天保持开放状态;6~7天后,32%的静脉导管闭合; 17~18天后,89% 闭合。

在胚胎时期,有左、右脐静脉及左、右卵黄静脉。右脐静脉和左脐静脉靠近心段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退化。卵黄静脉形成肝窦网,残存部分形成胃区肝门静脉系统的大部分。左脐静脉远心端与肝窦沟通,形成静脉导管(图1)。原始静脉的退化异常和新生血管未发育或未吻合,导致静脉导管缺失。静脉导管缺失胎儿,脐静脉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连接:肝内分流(脐静脉与门静脉相连接)、肝外分流(脐静脉直接与体循环相连:脐静脉在肝上方直接连于下腔静脉、脐静脉在肝下方直接连于下腔静脉、通过脐周静脉引流、脐静脉直接连于髂静脉、脐静脉直接连于右心房(图2)。

静脉导管缺如-1.png

图2 静脉导管缺如,导致脐静脉血流改变方向

注:A.脐静脉直接连于右心房; B. 脐静脉与门静脉相连接;C.脐静脉在肝上方直接连接于下腔静脉;

D.脐静脉在肝下方直接连于下腔静脉; E.通过脐周静脉引流;F.脐静脉直接连接于髂总静脉。

部分胚胎可因某种原因,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静脉导管闭锁,脐静脉血流经门静脉循环回流人右心房。

静脉导管缺如常合并心扩大、水肿和门静脉发育不良或缺如,国外报道 86例静脉导管缺如病例,肝内分流28例,肝外分流57例,肝内、外分流合并心脏扩大者分别为3例和46例,水肿者分别为10例和 14例,门静脉发育不良1例或缺如14例。

静脉导管缺失合并其他的异常有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局灶性肝坏死或钙化、膈疝、输尿管梗阻、面部畸形、心畸形及奴南综合征等。

三、产前检查

在怀孕期间,查胎儿心彩超时,一定要检查静脉导管是否存在,静脉导管在胎儿出生后,一般情况会自然消退。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依靠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进行交换。母体血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主要经过2条静脉,一是肝的门静脉,另一条是经过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如果胎儿静脉导管缺失,会引起胎儿血流受阻,引起胎儿组织水肿。同时进入胎儿体内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减少,营养供应受阻,胎儿血容量不足,引起胎儿心功能紊乱以及营养不良、发育受阻等先天性疾病。孕产期检查,可以有效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胎儿静脉导管缺失,应及时评估胎儿健康情况,作出合理医学干预。

四、临床处理及预后

肝内分流者,脐静脉血直接灌注肝,造成肝高灌注及门静脉高压,这将导致肝细胞损害、血浆蛋白合成及分泌功能受损。肝外分流者,出现心力衰竭、胎儿水肿、产后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的概率增高。静脉导管缺失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脐静脉分流的方式有关。据多篇文献报道共110例静脉导管缺失胎儿,40%合并其他严重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预后不良;单发静脉导管缺失约为58%,存活并干预的后良好的占67%左右。

摘编自《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学》

窦肇华
窦肇华 主任医师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 遗传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