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鹰 三甲
张鹰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普通外科诊疗中心

乙状结肠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318人已读

乙状结肠是人体结肠的一个区段,上连降结肠,下连直肠,平均长度约40cm左右,因其肠系膜较长,是人体结肠中活动度非常大的一段。其形状酷似“乙”字而得名。原发于乙状结肠的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就称为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癌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肿瘤进展会导致肠管狭窄进而出现肠道梗阻,肿瘤破溃出血出现便血,肿瘤坏死导致肠道穿孔,或者肿瘤累及周围组织及发生远处转移,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及缩短患者生存期。对于乙状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相较于其他的治疗方式,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最好及生存时间最长。所以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乙状结肠癌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由于乙状结肠的解剖学特点:活动度大,腹腔中游离度大,所以相对其他部位的结肠癌,乙状结肠癌的手术难度相对要小。这就决定了乙状结肠癌特别适合腹腔镜下行根治性手术的微创治疗。腹腔镜下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仅仅需要开5个0.5-1.2cm的Trocar孔和一个长5-10cm取切除标本的切口。术后一般不到一周可出院。对于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病的患者,在没有手术禁忌的情况下,为减小手术创伤,更加适合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出院时间可能适当会延长,一般1-2周出院。


下面展示的是一位近80岁的乙状结肠癌患者,术前的主要症状就是数月的下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多但是每次量极少。术前肠镜检查是乙状结肠肿瘤,肿瘤近环周,导致肠道明显狭窄。肿瘤表面可见破溃出血。收治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除外相关禁忌后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一周多出院。


术前肠镜示乙状结肠肿瘤,近环周生长致肠管明显狭窄、肿瘤表面破溃出血

腔镜下看到乙状结肠肿瘤

腔镜下切除肿瘤、离断肠管

腔镜下切除肿瘤后的肠管断端

腔镜下行降结肠、直肠断端吻合术后

切除的肿瘤标本

术前CT可见乙状结肠肠壁增厚

术后CT示肿瘤完整切除后可见吻合器显影


张鹰
张鹰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普通外科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