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耿化晓 三甲
耿化晓 主治医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

儿童室性早搏的科普

422人已读

5岁的小明胸闷、长叹气有一段时间了,尤其活动后经常蹲到地上,爸爸妈妈带小明去了小儿心内科门诊,大夫听了听心脏后给安排了心电图检查,过了1个小时,小明的心电图出来了,心电图报告上写的“室性早搏”,爸爸妈妈拿着心电图,面带愁容,他们心中都有着同样的疑虑,室性早博是什么病?早搏要不要治疗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搞清楚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一)心脏的功能

心脏结构

心脏结构

人的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动力泵,只要生命不息,它就跳动不止,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组成心脏的心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形成心脏的搏动,心肌收缩时,推动血液进入动脉,流向全身;心肌舒张时,血液由静脉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二)心电活动是维持心脏泵血功能的基础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有节律地跳动,是由于心传导系统能产生并传导冲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协调地规律地进行收缩,从而维持心收缩的正常节律。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它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左右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三)室性早搏是如何发生的?

室性早博(PVC),是房室交界部位以下的起搏点发放冲动,产生提前的心室激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提前出现,前面无相关性P波。

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


(四)室早严重么?

PVC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儿童心律失常总数的 26.3%-38.7%。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中,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儿童中,正常新生儿中室性早博检出率为10%-15%,在健康青少年中为20%-35%,有器质性心脏病青少年中高达65%。

(五)室早的病因是什么?

儿童室性早搏的病因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是构成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重要原因,其他结构性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瓣膜病也是常见原因,此外,内环境紊乱、药物中毒、缺氧、电解质紊乱、感染等也是儿童室性早搏前收缩的重要诱因。部分功能性早搏与精神紧张、刺激、焦虑或者疲劳有关,去除这些因素早博就会消失。

(六)室性早搏的症状有哪些?

所有PVC患儿中,超过70%是无症状的,多在体检时发现,有症状的比例小,多以胸闷、胸痛、心前区不是等症状常见,而晕厥、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少见,少部分患儿在发现是心脏超声已经提示左室增大,但仍无明显症状。如果存在明显的症状, 和(或)家族成员有心源性晕厥或猝死史则存在潜在心肌病或离子通道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运动后症状明显、和(或)家族成员有明确心肌病或离子通道疾病史风险更大。

(七)室性早搏需要哪些检查评估?

1)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判断早搏的类型、了解早搏的性质。但其记录时间短,难以捕捉偶发或突发的早搏。

12导联心电图

2)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期前收缩负荷、不同时间分布;期前收缩与运动、睡眠、自主神经等关系;期前收缩是否伴成对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室性早搏缩危险分层和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有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异常、心电图异常(如高电压、异常T波、ST段异常等)或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10%均应进行首次心脏超声检查并定期复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4)运动负荷试验或儿茶酚胺负荷试验:指征包括但不限于(1)频发室性早搏和(或)伴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动态心电图显示活动后期前收缩增多或期前收缩复杂性增加;(3)有运动时(后)头晕、晕厥或家族成员有心源性晕厥、猝死史;(4)期前收缩负荷≥5%~10%应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排除双向室性期前收缩和儿茶酚胺敏感型室性心动过速。

5)其他包括心肌酶谱、甲功、血生化、心脏磁共振、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等项目。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八)室性早搏需要治疗么?

无论何种早搏,有特定病因或诱因的在去除病因、诱因后早搏常可消失,而不用盲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AAD)。

室性早搏是否需要治疗及如何选择药物,由室性早搏危险程度的高低决定,危险程度越高越要积极治疗。室性早搏危险程度由心脏原发病的轻重、是否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发展成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三者共同决定。

一般来看,(1)必须治疗,短阵室速、有猝死风险的恶性的心律失常;(2)可药物治疗,复杂室早或频发的功能性早搏(早搏负荷10%或24小时总数10000次以上)导致心排出量改变,自觉症状严重或有发展成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时,应考虑药物治疗,同时参考家属对于治疗的意愿;(3)不主张药物治疗,无心排出量受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4)不需药物治疗,无症状良性早搏或左心室假腱索所致早搏。

(九)室性早搏的治疗方式由哪些?

药物治疗可包括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索他洛尔、胺碘酮等,仍无效也可联合用药。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或伴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者建议转小儿心血管医生诊治。

若为年长儿童可将射频消融作为首选治疗,对于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频发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儿童随访过程中发现心功能改变或临床症状持续,可首选射频消融。心脏结构正常的无症状室性期前收缩儿童,如无离子通道疾病证据、期前收缩负荷低则不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不应该停止参与运动。但是,对于所有参与竞技性运动的儿童应该具备二级预防措施,即准备除颤仪预防猝死发生。

射频消融

(十)室性早搏心肌病是什么?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儿可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后,早搏受抑制,患儿的左心功能也随之改善,这些患儿大多数无基础心脏病,其左心功能障碍和心室扩张均在频繁室早后发生,因此,将这种疾病命名为室性早搏心肌病。

室早性心肌病的发生原因与PVC负荷、起源、形态、QRS时限、配对间期、昼夜节律变化、症状和持续时间、性别等因素有关,具体的病因并不明确。

室早性心肌病的治疗应包括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PVC的干预,消除PVC通常可以改善或完全恢复心功能。但有报道提示PVC负荷降低到10%以下即可显著改善左心室功能。导管消融已被证实可有效消除PVC,术后左心功能可显著好转,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及不耐受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导管消融已成为室早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线治疗,成功率可达90%以上。

总体而言,儿童室早多数是一种良性疾病,预后较好。当发现室早时不必紧张和害怕,及时去医院检查和评估,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做科普宣传用,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科普内容不作为临床指南和治疗建议,如有疑问请小儿心脏专科门诊就诊咨询。

参考文献: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 收缩评估与管理》

《儿童室性早搏的治疗及预后》

《儿童室性早搏诊治进展》

《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

耿化晓
耿化晓 主治医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