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许刚 三甲
许刚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

浅谈胃癌腹膜转移(一)

635人已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3位。我国胃癌以中晚期患者为主,早期仅占20%左右。腹膜是晚期胃癌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测算,2020年,我国胃癌腹膜转移人数达523 937例。约有20%的患者在术前或术中诊断有腹膜转移,超过50%的T3、T4期患者根治术后发生腹膜转移,伴有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2%。腹膜转移会引起腹水、恶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在九十年代以前,胃癌腹膜转移被认为是治疗无效的终末期,仅做一些安抚性的姑息对症治疗,尽可能缓解患者痛苦。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创新进步,部分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也逐步引起临床医生对腹膜转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注。现在我就胃癌腹膜转移的基本概念做一些大致概述,期望老百姓对这类疾病有个初步认知。

一、胃癌腹膜转移的定义和形成理论

胃癌腹膜转移是指胃癌原发灶癌细胞经腹膜种植等途径所致的癌症转移形式。具体机制仍未研究清楚,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就是种子土壤学说。该理论认为,腹膜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过程。主要包括:(1)癌细胞突破浆膜脱落到腹腔;(2)癌细胞黏附于腹膜局部;(3)癌细胞在腹膜局部侵袭,促进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发展为转移灶。本质上,腹膜转移是细胞迁移、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的过程。

二、胃癌腹膜转移的分类

腹膜转移可分为PX、P0、P1a、P1b和P1c。

(1)PX,指无法确定是否腹膜转移。(2)P0,指无腹膜转移。

(3)P1,指有腹膜转移,可进一步分为P1a、P1b和P1c。P1a为局限性腹膜转移(仅局限在胃、大网膜、小网膜、横结肠膜前叶、胰腺被膜和脾脏等附近的腹膜)。P1b转移至上腹部,P1c转移至中下腹部。值得强调的是,P1a、P1b和P1c有可能同时存在。

三、胃癌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

包括T3、T4分期、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外浸润、Borrmann Ⅳ型、Lauren分型弥漫型、印戒细胞癌、肿瘤穿孔或破裂等。

Borrmann Ⅳ型较其他分型转移风险升高了2.06倍;Lauren分型弥漫型的腹膜转移风险达80%以上。T3或T4分期以及N+患者的腹膜转移发生率为25%;术后病理显示,淋巴结阳性患者腹膜转移发生率为阴性患者的3.84倍,淋巴结外转移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风险更高。

四、胃癌腹膜转移程度的评估:腹膜癌指数(PCI)

PCI评分把腹腔分为9个分区,小肠分为4个分区,共13个分区,每个分区根据术中所见的病灶大小赋予0~3分,总分0-39分,用来评估腹膜肿瘤分布情况(如图1)。

(未完待续…)






许刚
许刚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