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王注 三甲
陈王注 副主任医师
茂名市中医院 关节一科(膝关节病与运动医学)

ALC重建术后康复计划

511人已读

一、早期 —— 炎性反应期( 0 - l 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 30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30 次/组,组间休息 30 秒, 2-4 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术后一天:术后 24 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踝泵--- 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

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屈伸(跖屈、背伸)踝关节。

好处:

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

20 次/组, 5 组/天。

WPS图片(1).jpeg

图片12222.jpg

2、等长训练: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大腿肌肉持续绷紧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微信图片_8888.png

3、 等长训练: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患小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紧及放松。要求同上。所有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4、直腿抬高训练: 佩戴支具,足跟离床面10~15厘米处,保持30~60秒/次。每天锻炼3组,每组20~30次。

5、CPM(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锻炼) 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WPS图片(1)1.jpeg

直腿抬高试验训练

WPS图片(1).jpeg

CPM训练


6、 正确体位摆放 — 一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微信图片_9999.png

(三)术后 2 天:拔除引流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用手扶住大腿后踝关节系砂袋)。

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开始侧腿抬腿练习

30次/组,2-4次/日,组间休息30秒。

4、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 5 厘米为 1 次,

30次/组,2-4次/日,组间休息30秒。

(四)术后 3 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l 、继续以上练习。

2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应由医护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 20 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 2-3 次 / 日(如棉花腿加压包扎未拆除则无需进行冰敷)。

5 、开始直抬腿 —— 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 15 cm 处,保持 5 秒。 30 次/组

(五)术后 4 天:

l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 、屈曲练习至 0度-60度范围。

(六)术后 5 天:

l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屈曲练习至 70度-80度 ,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 5 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 10-20 次。

七)术后 l - 2 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屈曲角度的进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于 90度,主动屈曲达 90度 。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关节范围内活动。

二、初期:( 2 4 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一)术后 2 周:

l 、 被动屈曲至 90 度 -100 度 。

2 、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 、 如可单足站立 1 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 伸展可达与健侧(未手术一侧腿)基本相同。

5 、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

6 、 逐渐关节活动范围,并每 3-5 天加大角度,术后满 4 周适病人情况调节至 110 度 。

(二)术后 3 周:

l 、 被动屈曲至 100 度 -110 度,主动 0 度 -60 度 。

2 、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 抗阻的踝跖屈训练:使用 红色 Theraband 训练带,脚尖用力向下踩。


5 、 股四头肌、腘绳肌、髋内收肌等长收缩。


四头肌的内侧肌( VMO )等长收缩

髋内收肌等长收缩

6 、 站立位:直腿抬高、勾腿训练


7 、 平衡杠内行走训练



(三)术后 4 周:

l 、 被动屈曲达 110 度 - 120 度 ,主动活动度 0-90 度 。

2 、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 30 次 / 组, 4 组/日。

3 、 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 “ 内外八字 ” ,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 90 度 ), 2 分/次,间隔 5 秒, 5-10 连续/组。 2 - 3 组/日。

4 、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 5 -3 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 20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20 次 / 组, 2 - 4 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 60 秒,至疲劳为止。

(一)术后 5 周:

l 、 被动屈曲达 120 度 -130 度 。

2 、 开始患例单腿 45 度 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 45 度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20-30 次/组,组间间隔 30 秒, 2 - 4 组 / 日。


3 、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 30 分/次, 2 次/日。

(二)术后 8-10 周:

l 、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 “ 坐位抱膝 ” 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 强化肌力,(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三)术后 10 -3 个月:

l 、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 10 分钟/次。

3 、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 、 开始蹬踏练习。

5 、 术后 3 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 4 个月一 6 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 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 12 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 8-12 次/组, 2-4 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 90 秒,至疲劳为止。

1 、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 7 个月一 1 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复查。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 自身屈曲角度 ,任选运用的方法, 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 。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 ,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 、髌骨松动术 (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 20 次, 2-3 次 / 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 (适用于 0-95 度 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 10 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 (适用于 100 度 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 顶墙 (适用于 90 度 -105 度 范围)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5 坐位抱膝:(适用于 100 以上范围)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 6-8 周时间拖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 (适用于 110 度 以上范围)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动屈伸练习: (所有被动屈曲练习后进行,适用于任何角度范围)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 10 秒后缓慢伸直。 10-20 次/组, l-2 组/日。

二、伸展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 30 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l 坐位伸膝: (术后早期 3-4 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 30 分钟。 30 分/次, l-2 次 / 日。

2 俯卧悬吊: (术后中后期 4 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踩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 10 秒,放松 5 秒。 20-30 次 / 组, l-2 组 / 日。

经验总结

以上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需视 自身条件 手术情况 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功能练习中存在 疼痛 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來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不必过分紧张。如 疼痛剧烈 持续加重不消退 ,则应立刻 停止练习 并及时就医。

1 、要尽快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

术后两周可坐床边,膝关节被动屈曲 90 °

术后四周主动屈曲 90 °,被动屈曲 120 °

2 、消肿止痛:冰疗

3 、肌肉电刺激训练

中频:电体操

股内侧肌 (VMO)

股四头肌 (QUAD)

腘绳肌 (HAM)

4 、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 (Joint Sense)

提踵训练、原地单脚站立(开 / 闭眼)、原地踏步走、平衡杠内前进 / 倒退走(开 / 闭眼)等等。

建议按照以下程序:

1 ROM(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 训练(重点训练) 主动,

主动 + 辅助训练

2 膝屈曲(可加负荷): 坐位于床边

(膝关节下可垫毛巾卷),双小腿自然下垂,

向下 - 向近端屈曲。

3 俯卧位屈曲: 俯卧位,患膝关节下置软垫,将沙袋绑于踝关节处,缓慢屈膝,收缩腘绳肌。 + 辅助(治疗师帮助)

4 、肌力训练: 等长、等张收缩(双下肢)。

5 步态:负 荷行走,尽快脱拐,纠正步态。

6 、本体感觉训练及灵活性训练

7 冷敷: 患膝, 15~20min ,(完成训练时)

陈王注
陈王注 副主任医师
茂名市中医院 关节一科(膝关节病与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