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关节痛不都是“肩周炎”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不少患者错把肩袖损伤当成肩周炎来治疗,不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还会延误了肩痛患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最后影响治疗的效果。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老百姓熟知其为“五十肩、漏肩风”。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损伤或撕裂,以肩部疼痛、无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在中老年和肩关节创伤中比较常见,尤其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为30-50%。
肩袖损伤早期有疼痛的时候,如果自认为是“肩周炎”,根据听说的经验为了促进恢复,便像许多中老年人经常在晨练时放开胳膊甩膀子、拉单杠等锻炼活动,结果雪上加霜,疼痛不但越来越重,甚至可能加重肩袖损伤甚至撕裂。因此,尽早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干预、科学锻炼尤为重要。肩关节磁共振检查用于明确肩袖损伤的诊断,不仅可确定组成肩袖的4块肌腱中的某一块或几块肌腱受伤,而且还可评判损伤或撕裂的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方案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提供有用的图像信息。
肩关节痛的患者经过磁共振检查明确是肩袖损伤以后,针对损伤局部的肌腱进行精准治疗可大大缩短疼痛的时间,疗效也尤为显著。便携超声引导下肩袖损伤肌腱的消炎镇痛治疗在疼痛科投入使用以来,既可精准地给损伤的肌腱进行消炎镇痛,而且还可修复损伤的肌腱。这种治疗与既往老百姓熟称的“打封闭”不完全相同,首先磁共振检查明确具体损伤的肌腱,然后在便携式超声的引导下实施注射治疗就可以准确地治疗损伤的肌腱,并且还可以精准地观察到治疗时注射药液的扩散范围,因为治疗的精准,就不需要既往靠经验注射时注射较多药量,通过增加容量达到扩散至病损疼痛位置,像“封闭”疼痛区域一样。因为注射的精准性,不但安全性提高,所需的药量也只是既往的1/4-1/5,因此老百姓担心的药物不良反应也大大减少。
肩袖损伤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要养成肩关节的保护意识,避免长久伏案、避免过度提重物、避免肩部突然猛发力,避免受伤;进行游泳、打球等运动时,要注意先热身,活动好关节后再开始运动,做好自身保护。
肩袖损伤的患者虽然不能像肩周炎那样需要积极运动,但也需适度活动以保障关节的活动度,避免肩关节的粘连,推荐的运动包括站立位,自然弯腰,手臂悬垂,以肩为中心用手臂画圈的手划圈运动和面对墙壁,做缓慢上举的爬墙运动等。
大多数患者的肩袖损伤问题仅仅是轻微的损伤或部分小撕裂,有疼痛的患者早期实施消炎镇痛保守治疗效果通常都很好。如果疼痛逐渐加重渐渐肩关节活动也受限时治疗的复杂性就增加了。肩袖的大撕裂或完全的断裂需要手术治疗,具体损伤的情况需至医院通过医生诊断,切不可自行将肩关节痛都认为是得了肩周炎,耽误早期治疗和康复的时机。
本文是徐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