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杏子 三甲
郭杏子 主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妇瘤科

妇科肿瘤放疗后注意事项

67人已读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利用放射线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目前,超过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

放射线具有穿透性,到达体内的肿瘤需要经过皮肤及其他正常组织,其电离辐射会不可避免地损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这样就会导致接受放疗的患者出现副作用。

通常认为,放疗引起的副作用有2种:急性和慢性。放疗的急性副作用在放疗后不久就会出现,通常在治疗停止后几周内消失。而放疗的慢性副作用可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才逐步显现出来,通常是永久性的。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的放疗副作用,需要患者及家属及时对症处理。

放疗后常见副作用和处理方法:

1、皮肤反应是放疗最常见的副作用,约90%的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有基底层增殖活跃的角质母细胞形成,真皮则是致密的结缔组织。早期皮肤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由于血管的扩张、水肿,出现类似于晒伤的红斑)、干性或湿性脱皮(与细胞死亡有关的继发反应)。晚期皮肤反应主要是由于真皮发生延迟反应,出现皮肤变薄,变脆,轻微的损伤即可造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处理办法:放疗对皮肤的损伤无法避免,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尽可能避免对皮肤的损伤。如选择全棉柔软宽松的衣服,避免在治疗部位穿紧身衣,避免皮肤摩擦;外出时防止日光直射;不要挠抓皮肤;保持照射区皮肤的干燥。如果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保持皮肤清洁可不做特殊处理。一旦出现湿性反应,中止放疗,局部可用含有维生素B12的药物涂抹。

2、放射性肠炎

在放疗过程中,如照射野累及胃肠组织,大于40Gy的照射剂量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据报道,70%的盆腔放疗患者会出现肠道炎症症状,如食欲降低,恶心呕吐。如急性黏膜炎,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腹泻或胃炎。小肠的晚期反应通常在放疗结束后12-24个月之间出现,辐射损伤的小肠壁增厚,纤维化,肠系膜增厚变硬,导致小肠肠腔狭窄,纤维素性结肠炎,可并发肠梗阻,穿孔。通常临床表现为腹部绞痛,消化不良,腹泻和便秘交替等症状。

处理办法:

放疗期间建议多休息,少量多餐,进营养全面,少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应用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或应用康复新液灌肠。严重腹泻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补液支持治疗。

3、放射性膀胱炎

盆腔肿瘤以及宫颈癌的放疗,膀胱是不可避免的受照射器官之一,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48%~5.6%,与膀胱损伤有关,往往伴有刺激性排尿症状(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和膀胱痉挛。主要是由于放疗破坏尿路上皮完整性导致。膀胱损伤主要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发生在放疗后的4-6周,特征为粘膜充血、水肿。此后早期损伤可以演变为上皮剥脱和溃疡形成(6周-2年)。晚期反应主要是纤维化和膀胱容量下降,可发生在照射后的10年时间里。

处理办法:

每次放疗时患者需配合医生,大量饮水来达到充盈膀胱的目的。放疗期间建议多饮水,及时排尿。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对放射性膀胱炎主要是对症处理,缓解膀胱刺激症状,预防继发感染。

4、骨髓抑制

部分患者的白细胞会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下降,这是由于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放疗抑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导致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白细胞减少。白细胞降低一般出现在放疗开始后的第2~3周(此时放射线剂量一般在20~40Gy),放疗第3周往往白细胞下降至最高峰,发生率约占放疗病人的30%~40%,而第4周后发生率逐渐下降。

处理办法:

放疗期间,营养摄入需均衡全面,进食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等。如果仅仅轻度下降,可采用口服升白药物治疗,如果骨髓抑制情况严重,中止放疗,打升白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必要时,需应用抗生素。

郭杏子
郭杏子 主治医师
湖南省肿瘤医院 妇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