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帆
主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颞下颌关节病科
关节病的物理治疗——红外线疗法
116人已读

1、红外线的生理作用
采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红外线疗法。临床应用的红外线光谱波长为0.76~400μm。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近红外线又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μm,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mm,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远红外线又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μm,多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mm,只作用于皮肤的表层组织。
2、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1)对血液和组织代谢作用: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即温热效应。
(2)消炎作用: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 炎症消散,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降低机体敏感性。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3)镇痛和解痉作用: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胀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3、红外线疗法的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治疗关节盘后区损伤、咀嚼肌痉挛、疼痛性关节结构紊乱或器质性病变。
本文是刘一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