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提醒:神经源性膀胱危及患者生命,需了解病因、科学管控!
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生重点源自于控制膀胱正常功能的相应神经的病变,从而引发了相应的尿路障碍问题,绝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储尿排尿感觉减弱、或尿频、尿急,或尿失禁、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症状,可伴发性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因下尿路储、排尿功能障碍导致上尿路功能损害(肾功能受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治疗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总体原则是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 外周神经系统因素
- 感染性疾病
- 医源性因素
- 其他原因
神经源性膀胱是需要长期管理的 依然有大部分患者,由于错误排尿、错误治疗,导致肾积水、肾衰竭等问题。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需要明确自己膀胱的类型,属于高压还是低压。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膀胱的安全容量是多少,输尿管有没有反流,膀胱的形态有没有改变。可以采用腹压排尿的患者,只有一部分大容量、低压的膀胱可以使用,因此,到底能不能自己排尿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进行。 此外,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排尿,保护肾脏,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能治好吗? 答案是,神经源性膀胱一般无法治愈,该病主要由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属于神经性病变,目前临床没有治疗方式可以将疾病治愈。但是患者可遵医嘱通过病情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使排尿状态恢复正常。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因患者的病因和症状而异,治疗的目标包括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前一般做什么检查?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表现,患者有相关的神经系统损伤,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如尿动力学检查、膀胱造影、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神经源性膀胱要怎么治? 治疗方法有间歇性导尿术(IC)、留置导尿;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及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常用药物有M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等。其余如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营养神经剂(甲钴胺)、神经激肽受体拮抗剂等也有一定疗效。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还可以进行膀胱扩大术、甚至膀胱造瘘等。近年来,骶神经调控疗法(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越来越好,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是陈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