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郭荣 三甲
郭荣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血液内科

郑大一附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第150例MDS患者移植出仓!

161人已读

2023年国庆双节期间,郑大一附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第15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出仓。2023年10月2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第150例MDS患者无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经过医护们33个日夜的守护顺利出仓。该移植患者于我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N),在宋永平副院长、姜中兴主任、万鼎铭主任专家团队指导下,管床大夫郭荣教授、王凤娟博士、乔冰博士及王瑞主管护师为患者制定周密移植计划,患者移植过程平稳,按计划顺利出仓。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血液病治疗的关键和前沿技术,为无数血液病患者及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郑大一附院血液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国内首批开展中心之一,目前是河南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河南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医院,目前拥有现代化层流病房56间,具备年移植500例以上的能力,移植技术保持国内一流水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院长指出,对于急性白血病,通常需要在移植前通过化疗等治疗手段尽量达到完全缓解、减少肿瘤负荷,这样移植后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MDS无法通过药物治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手段。而MDS对化疗通常不敏感,并且化疗容易导致显著的、延长的血细胞减少,极易引发感染,因此高危MDS移植前的化疗不是必须进行的,而在没有感染、过多输血及脏器功能良好时尽早移植可以取得更好的无病生存率。目前移植技术发展迅速,移植治疗的总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因此对于需要通过移植治愈的MDS患者,应当把握最佳移植时机进行移植,具备移植仓后应尽早接受移植治疗。

主管医生郑大一附院血液科郭荣教授介绍,MDS好发于老年人群,但在各年龄段人群中都可能发病。在临床治疗中,一些老年患者因为年龄问题或身体状况没有选择移植或者没有机会移植。对于老年患者能否耐受移植,能否耐受预处理,需要基于患者的移植合并症指数评分(HCT-CI)判断。2005年Sorror ML建立了HCT-CI评分系统,评估移植的非复发死亡率(NRM)和总生存率(OS)。HCT-CI包括:年龄≥40岁;有无心律失常、心脏病、炎性肠病、糖尿病、肝脏疾病、肺部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得益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患者移植的年龄越来越大,限制越来越小。其中,个性化的预处理方案根据患者既往的治疗、移植前的疾病状态以及患者的脏器功能等多种因素综合制定,能够很好地平衡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人移植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不同报道中高达28%的MDS患者伴随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HCT-CI评分上升),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血管炎、中性粒细胞皮肤病和多发性关节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未分类的结缔组织病。MDS患者亦可伴无症状的血清免疫性异常:如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RA阳性,5-15%的MDS病人直接抗人球蛋白测定阳性。此外,MDS患者自身HLA抗体明显上升(33%),依次高于急髓白血病、再障、急淋白血病患者。多数研究提示,移植前预存HLA抗体与移植后新生HLA抗体暂时阳性(HR:5.30;P=0.01)和持续阳性(HR:5.67;P<0.01)都与II-IV期aGVHD的高发生率有关;新生HLA抗体持续阳性是DFS(HR:6.57;P<0.01)和OS(HR:5.51;P<0.01)降低的一个危险因素;供者RSA阳性可能是移植后TM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故针对老年、HLA 抗体强阳性、女性供者、诊断至移植时间大于1年、MDS患者的移植,需要设计恰当、个性化的预处理方案使移植后均顺利、持久植入。

郭荣
郭荣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