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国强 三甲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为什么说人类的肠子太长,粪便太少了

129人已读


获取相等的能量,食草动物需要更长的肠道和储存容量

结构与功能的匹配是万物生存最佳法则

使用火后,彻底征服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匹配

人类只剩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营养来安慰自己

当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一定很诧异,是不是脚踝崴了,脑子进水了,人类的肠子怎么会太长了呢?粪便怎么会太少呢?先不要急着反驳,听我慢慢道来。

知识的四个层面

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只有从这四个层面完整地理解知识,才算真正掌握知识,同时获得能耐。这个观念在科学界是普遍被认可的。

1.事实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和“什么样”的知识,比如排便时肛门出血,肿物脱出。这就是事实,描述的不是一类现象的共性,是点滴的,孤立的,抽象概念水平低。

2.概念性知识:是关于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一种较为抽象的,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比如排便时为什么肛门会出血,肿物脱出,是静脉曲张,是肛垫下移,还是二级泵学说。

3.方法性知识:关于程序和方法的知识,如通过实验步骤,观察的方法来回答或证明排便时肛门出血,肿物脱出。方法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或证明概念性知识。

4.价值性知识:是关于功能和意义的知识,比如,如何防治排便时便血,肿物脱出?价值性知识是“灵魂”。

结构与功能匹配原则

介绍了知识的四个层面以后,再说说结构与功能匹配原则。

结构与功能匹配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适应和磨合过程。

据科学研究发现,目前地球上90%的生物,是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诞生的。打个简单的比方,我们将46亿年的历史化作一年,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仿佛在一夜间从单细胞生物演变到无比复杂的生物。

这一切的演变始终都遵循着结构与功能匹配原则。

我们先看看消化道的长度,小肠约6米,大肠约1.5米。

有学者研究发现:人类会使用“火”以前,与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吃生的食物,要想把生的食物消化吸收,必须要有足够的肠道长度,后来人类会使用“火”以后,食物在进入消化道以前已处于半消化状态,甚至有些含着嘴里就化了,根本不需要经过这么长的消化过程,很快进入吸收阶段。根据结构与功能的匹配原则,消化功能时间减少了,自然肠道的长度要相应缩短,否则食物通过产道花费更长的时间。

记得计划经济时代,小孩每人每月24斤米,大人27斤,现在24斤一家三口一个月都吃不完,再加上“火”破坏了食物的纤维素和进入消化道的细菌以及高能量晕的食物摄入增多。结果导致肠道内容物减少,自然粪便的数量也相应减少。

据研究:食草动物的肠道长度是躯干的10倍多,而食肉动物的肠道长度是躯干的3倍。所以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获取相同的能量,食草动物要不断地吃储存食物来补充能量,需要更长肠道,而食肉动物就不需要。

2020年根据结构与功能匹配原则,我们提出了便秘的《相对冗肠和肠道容量不足的动力学说》。

最后我们用知识四层面来分析这个学说。

1.事实性知识。排便困难(便秘)逐年增多的现象。

2.概念性知识。排便困难(便秘)形成的学说。

3.方法性知识。实验观察证明,肠道太长和容量不足的事实。

4.价值性知识。根据学说提出各种预防和治疗排便困难(便秘)的方法。




林国强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