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头型不好看,不一定是“睡偏头”,警惕颅缝早闭!
近期门诊因为孩子头型“不好看”,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逐渐增加。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有了认识专业知识的渠道,在这里不点表扬某短视频平台。前来就诊的家长往往是刷到相关科普视频后观察自家孩子的头型,发现好像和视频里说的有点像,于是前来就诊。
“医生,我家孩子是不是舟状头?”
“家里老人说孩子就是睡偏头了,慢慢能睡回来吗?”
“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头是不是太长了?”
以上这些问题是门诊常见的问题,这篇文章,就先向大家笼统的介绍一下,什么是“颅缝早闭”,它和我们常理解的“睡偏头”有什么区别。
一、什么是“颅缝”?
“头盖骨”就是我们所说的颅骨的颅盖部分,是由多块骨骼拼接而成,各颅骨的连接处就称之位“颅缝”。组成颅盖部的颅骨包括额头的两块额骨,头顶向下至两侧对称的两块顶骨,后脑勺的一块枕骨,共五块颅骨。本文主要介绍的颅缝包括①两块额骨之间的一条额缝;②两块顶骨之间的一条矢状缝;③两侧额骨和顶骨之间的两条冠状缝;两侧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两条人字缝,共六条。至于囟门,则是颅缝的交汇区域,分为前囟和后囟,前囟是额缝、矢状缝和两条冠状缝的交汇,后囟门是矢状缝和两条人字缝的交汇。(至于特殊的解剖变异等情况不在科普范围之内)
二、人为什么要有颅缝?
人类作为地球上相对脑容量最大的生物,发达的大脑给我们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人类有着相对于身体而言较大的头颅,这就导致正常情况下,分娩是无法顺利产下有如此“巨大”头颅的胎儿的。所以在分娩过程中,颅缝的存在使的胎儿的头部可以再一定程度上缩小变形,以顺利通过产道。出生后,颅缝的存在可以使颅骨可以适应快速发育的大脑,逐步增大颅腔的容积,使得坚硬的颅骨可以完成保护脆弱脑组织的任务,而不是像牢笼一样限制大脑的发育。这里不得不感慨生命的奇妙和进化的神奇。
三、什么是颅缝早闭?
顾名思义,颅缝早闭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颅缝过早地闭合,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婴儿期人的脑发育非常迅速,为了配合快速发育增大的大脑,颅骨需要同步的增大颅腔容积,从而提供大脑发育的空间,而颅缝则是颅骨发育的必要条件,如果颅缝过早地闭合,则会限制颅骨的发育,使颅腔的增大受限,从而限制大脑的发育。但是为什么会发生颅缝早闭,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正常颅骨及颅缝
四、如何判断是否颅缝早闭?
本文提到的六条主要颅缝,一旦出现一条或多条颅缝提前闭合,都会出现颅骨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的情况。因此,判断是否颅缝早闭首先就是对头型异常的观察,如大家熟知的“舟状头”就是矢状缝早闭的典型表现。但是舟状头绝对代表不了所有的颅缝早闭。其次就是就是触摸判断颅缝是否可以触及隆起的骨脊。提前闭合的颅缝往往不像正常闭合的颅缝那般平滑,多数情况下会形成形似山脊一样隆起的骨脊,可以帮助判断。当然,无论是“看”还是“摸”,总是存在漏诊的可能,头颅CT+颅骨三维重建可以详细且直观地提供关于颅骨形状、颅缝闭合程度的准确信息,使诊断颅缝早闭的金标准。
至于我们平时所谓的“睡偏头”,医学上来说叫“姿势性斜头”,因为新生儿颅骨骨质薄、软,很容易因为固定的睡姿导致长期受压部分的扁平,从而形成外观的倾斜,但是这种斜头的表现和真正意义上的颅缝早闭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如果无法判断,还是需要求助专业医生。
综上,如果发现或者怀疑家中孩子头型异常,到正规医院,找有相关经验的儿童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颅缝早闭的治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越早越好,切记不要因为瞻前顾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五、颅缝早闭有什么危害?
简单的来说,颅缝早闭的颅骨,无法适应婴儿期快速发育增大的脑组织,类似一条充入过量空气的轮胎,同时受累的颅骨会对正常发育的大脑造成压迫和卡压,从而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脑积水、脑发育落后、智力发育低下等情况。而且生长受限的颅骨,会导致出现颅骨外形异常,甚至多颅缝闭合的患儿,出现严重的颅面部畸形。
如果一直没有经过治疗,颅缝早闭最终可能造成发育、神经功能、智力、学习能力、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六、颅缝早闭如何治疗?
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手术是治疗颅缝早闭的唯一手段。根据不同的闭合类型、患儿年龄、畸形严重程度等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那种手术方式可以适合每一个人。
手术的目的是扩大颅腔、降低颅内压、保护脑功能、改善外观。
总结
本位仅笼统的介绍了什么是颅缝早闭,看完之后对颅缝早闭应该会有一个大体的认知,后续还将推出后续的文章,介绍一下常见的颅缝早闭类型等相关知识。
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聪明、漂亮,是每一个人最朴素的期待。但是颅缝早闭会影响到孩子外观和智力的发育,不要认为这个疾病离我们很遥远,颅缝缝早闭的发病率并不低,按照西方统计数据,发病率约为1/2500,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同比放到国内,每年将会有数千名颅缝早闭的患儿出生,但是由于对疾病认知的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诊治,这也是我们抽出业余时间做科普的意义所在,只要有一位家长看到科普以后发现了问题,这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
一切为了儿童的健康!
本文是李政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