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和医疗】技术突破一小步,患者舒心一大步!泌尿外科历时9年创新前列腺个性化穿刺减针技术

从原始的直肠指诊,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的广泛应用,再到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的融入,前列腺癌的诊断手段在持续进步,诊断率也在稳步提升。然而,传统的13针系统前列腺穿刺术常常给患者带来疼痛、出血、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诊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我院泌尿外科李梦强主任团队通过九年科研攻坚,不断进行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出一项创新性个性化穿刺减针技术--MRI-TRUS引导经会阴前列腺个体化穿刺减针技术,此创新成果具备多重优势,让患者实实在在受益,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诸多困扰。
- 经济实惠
- 无痛舒心
- 精确诊断
-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 门诊地点:协和旧门诊四楼
对比传统的系统穿刺技术,MRI-TRUS融合引导个体化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减针优化方案能够为患者节省800-1600元不等的医疗费用。
创新方案配合使用全麻技术减轻患者穿刺中的痛苦。由于技术的先进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穿刺针数,从而有效降低了血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实现患者当天手术、次日即可出院的快速康复。
新型的MRI-TRUS融合引导技术以大数据MRI影像为基础,结合DRS分层内核,综合考量患者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可疑病灶最大径以及PIRADS-V2评分,可将系统性穿刺针数最低降至4针,且在独立外部验证中,其准确性高达96%以上。这一技术不仅减少了穿刺针数,更确保了诊断的精确性。
泌尿外科李梦强主任团队如何实现了MRI-TRUS引导经会阴前列腺个体化穿刺减针技术的创造?如何在确保精确诊断前列腺癌的同时,还能使患者实实在在的受益?走进“揭秘”时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科研学术之路既艰辛又漫长。团队历经长达九年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研究,终于在理论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突破,成功研发出MRI-TRUS引导经会阴前列腺个体化穿刺减针技术,并在权威期刊发表相关成果。

9年来李梦强主任团队的科研成果论文

任何一项成果都离不开临床中的细心观察和不懈探索。在前列腺相关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李梦强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规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往往较小,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前列腺则通常较大。基于这一发现,团队深入研究了不同大小的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不同区域的PSA密度,为前列腺癌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李梦强主任团队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探索——以前列腺局部最大横截面积作为新的预测指标。从前列腺矢状、横向和冠状三个方向测量最大截面积,以期提高对不规则前列腺的代表性。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计算,团队发现中央腺体横截面积和外周带横截面积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指标,能够有效区分前列腺癌及高危险前列腺癌,向精确诊断前列腺癌又迈进了一步。


每位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状况都独具特点,其潜在风险也各不相同。若仅凭单一指标来制定治疗方案,便如同为患者挑选“均码”衣物,往往难以贴合个人需求,甚至可能因治疗过度或不足而导致并发症或漏诊。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李梦强主任团队与上海长海医院强强联手,共同研发出一款颠覆传统的“量身定做”式工具——个性化前列腺活检预测模型。
该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DRS值概念,能够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与分层,进而为其量身打造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了提升这一工具的实用性,团队还贴心地创建了一个专属网站。医生只需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即可迅速获取DRS分层结果、建议的穿刺针数以及详细的穿刺针数分布图。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简化了医生的日常工作,更为患者带来了更为精准、个性化的诊疗体验。


第一步:
MRI和彩超融合前列腺病灶定位

如上图所示:我们采用前列腺MRI-TRUS融合穿刺技术,结合计算机三维建模融合技术,将磁共振成像信息与超声引导穿刺影像进行重叠,以实现对前列腺内可疑癌灶的精确定位。这种导航引导的靶向穿刺技术实现了精准诊断,显著提高了前列腺穿刺的准确性。
第二步:
个性化预测模型软件的穿刺靶点规划


图左,个性化模型(系统穿刺减针+靶向穿刺);图右,传统模型(系统穿刺+靶向穿刺)。
第三步:
精准个体化穿刺结果解读

传统模型穿刺结果

个性化模型穿刺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个性化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流程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首先,通过MRI和彩超融合技术对前列腺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其次,利用个性化预测模型软件进行穿刺靶点规划;最后,进行精准个体化穿刺并解读结果。这一流程不仅减少了穿刺次数,还保持了与传统技术相同的穿刺阳性率,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9年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博士研究生毕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秘书,福建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和国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约二十篇。申请专利数项。
熟悉各种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已主刀完成手术数千例。近年来主要专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前列腺癌、膀胱癌、肾肿瘤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及其综合治疗。擅长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手术,以及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保留血管神经束手术,复杂肾肿瘤的切除和保肾手术。通过优化手术流程,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快速康复水平。
近年开展了多项复杂手术,如保留周围组织的前列腺癌手术、保留前列腺尖部的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全机器人肾癌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手术、输尿管癌输尿管全切并肠代输尿管手术、机器人辅助结肠代膀胱等手术。

撰稿:泌尿外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 萍

如需关注官方公众号,请微信自行搜索添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