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申振宇 三甲
申振宇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肝弹性检测)

359人已读

肝弹性检测与肝纤维化、肝硬化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用于食品工业中奶酪硬度的评估。

2001年,Echosens公司创始人Laurent Sandrin博士在TE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新技术,称为“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

2003年,首创测定肝组织弹性TE系统称为FibroScan。(2013年我国清华大学研发FibroTouch)

基本原理是:振动器发出的50 Hz低频振动经 FibroScan探头超声换能器传向肝组织,引起瞬时弹性剪切波。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追踪剪切波并测量其速度,肝脏硬度越大,速度越快,弹性数值越大,从而得到肝纤维化程度数据。

4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E值与肝穿刺病理学分期对照

图片3.png

瞬时弹性成像 E值与病理学分期对照

如图所示,肝硬度E值<7.3为F0,无纤维化,>12.4为F3F4,早期肝硬化或称为进展期慢性肝病。

申振宇
申振宇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