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水疑难病例分析(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肝弹性检测)与肝纤维化
各种慢性肝病经过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是无创简便的肝纤维化评估方法,并可用于随访和预测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症。
1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早期结果,这一过程中肝脏结构不断地重塑,根据损伤和修复之间的平衡,组织学变化可能会进展,也可能会逆转,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及时干预治疗可逆转,甚至肝硬化初期也是可逆的(图1)。[1]

图1 慢性肝病临床
如图1所示,各种病因肝脏炎症持续进展,可由肝纤维化(从F1期到F4期)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期间约需要经过数十年的时间。
2肝纤维化分期
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是以肝活组织病理半定量评分来确定的,主要评分方法包括Knodell评分、Scheuer评分、Ishak评分和Metavir 评分等体系。目前大多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图2)。

图2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Metavir评分系统
Metavir评分系统F0为无纤维化期,F1到F3肝纤维量(疤痕)逐渐增加,肝脏质地逐渐变硬,F4则为肝硬化期。
3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初用于食品工业中奶酪硬度的评估。
2001年,Echosens公司创始人Laurent Sandrin博士在TE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新技术,称为“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
2003年,首创测定肝组织弹性TE系统称为FibroScan。(2013年我国清华大学研发FibroTouch)
基本原理是:振动器发出的50 Hz低频振动经 FibroScan探头超声换能器传向肝组织,引起瞬时弹性剪切波。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追踪剪切波并测量其速度,肝脏硬度越大,速度越快,弹性数值越大,从而得到肝纤维化程度数据。
4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E值与肝穿刺病理学分期对照(图3)

图3瞬时弹性成像 E值与病理学分期对照
如图3所示,肝硬度E值<7.3为F0,无纤维化,>12.4为F3F4,早期肝硬化或称为进展期慢性肝病。
5世界医学和生物学超声联合会(WFUMB)最新指南
最近,世界医学和生物学超声联合会 (WFUMB)更新了2018年肝脏超声弹性成像指南[2],现摘译与大家分享。
5.1 肝硬度值的临床分析(每5kPa为临界值即五分法则)(图4)

图4 肝硬度值临床意义
图4显示<10kPa无纤维化或轻度纤维化,>15属于纤维化中晚期,>25则有比较严重的具有临床意义的门脉高压。
5.2 瞬时弹性成像有助于不同肝病纤维化评估和肝硬化诊断(图5)

图5 瞬时弹性成像不同肝病纤维化评估和肝硬化诊断
图5显示瞬时弹性成像可以评估多种肝病的纤维化程度及诊断肝硬化,对于<20kPa,血小板≥150X109/L,发生严重静脉曲张可能性小,无需胃镜监测。
5.3 除肝硬度测定,脾硬度测定也有重要作用(图6)

图6 脾硬度测定意义
图6显示脾硬度需与肝硬度同时测定,肝硬度≥10kPa时应进行脾硬度检测,以更精确评估门脉高压和曲张静脉严重程度。
6腹水疑难病例进一步分析
现在我们把问题回到腹水疑难病例分析(一)。
该患者前后半年许,手术和多次就诊,腹水病因仍然不能明了。感觉腹水复发病情疑难,患者于5月30日再次门诊,经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翻阅各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进一步梳理诊断思路,寻找蛛丝马迹,提出二条线索:
①肝硬化是腹水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多次反复检查,缺乏依据,但是,肝功能检查中白蛋白降低,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肝硬化不能除外,应给与肝弹性检测。
②查看半年前胃镜图像示胃角处溃疡(图7),拟胃镜复查除外胃肿瘤。

图7 胃镜检查图像
现将肝弹性检测报告如图8。

肝弹性检测结果显示肝弹性E值为61.5kPa,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至此,肝硬化腹水诊断应基本明确。
那么,胃镜复查会有意想不到结果吗?肝硬化又是何种病因?该病例又给我们哪些体会?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2]

本文是申振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