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盛景祖
盛景祖 副主任医师
南安市南侨医院 皮肤科

扁平疣和老年疣,分得清吗?

462人已读

“医生,我的扁平疣用了好多药了,总是不见好!”,门诊上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抱怨。

然而,经过临床检查及皮肤镜检测,其实是脂溢性角化病,俗称老年斑”或“老年疣”,并非扁平疣,所以用再多的免疫增强剂、中药也白搭。

很多患者就很困惑,我才30岁,怎么会长”老年斑”呢?《老年斑,并非老年人专利!》

的确,扁平疣好发于年轻人,包括儿童,这HPV(人乳头瘤病毒)颇有青春飞扬的朝气,所以常被称为“青少年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病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常常作为老化的一种标志。

然而,人乳头瘤病毒和紫外线,都青睐面部手背这些暴露部位。

作为临床上的两种常见病,总有一些不典型病例,年纪不是问题(已成年)皮损走的是中间路线,把无间道玩的贼溜。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扁平疣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区别!

看到这样的皮疹,

你是不是觉得傻傻分不清呢?

上面图片是以病毒疣为主,

下面图片是脂溢性角化病。

什么是扁平疣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常突然出现,好发于面部、手背及前臂,各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有传染性,可自体传播或传染他人,有自愈的可能。

典型皮疹为扁平隆起的丘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略带光泽,质硬且边界清楚,数目较多。

多数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肤色,一般没啥感觉,当活动爆发或消退前可有发红瘙痒,散发或聚集成群。

当皮肤轻微损伤时可出现新的皮疹,称为假性同形反应。如无意间搔抓后出现弧形或线状排列丘疹,反映了HPV的传播路径,这是扁平疣的一个特征。

扁平疣千万不能用手抓,因为HPV

什么是脂溢性角化

老年疣医学上称为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

据统计,在25~30岁这个年龄组的脂溢性角化发病率为12%,但是到了50岁后,则高达80%~100%,说明年龄因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

虽然多见于头面等暴露部位,但躯干四肢均可发生。

皮疹开始为色素沉着斑,逐渐变成褐色或色丘疹,多为圆形或近圆形,表面粗糙,或有小乳头样突起。

皮疹逐渐增生长大,颜色可以加深成深褐色或黑色,表面有油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数目增多,没有传染性。

怎么区别扁平疣和脂溢性角化?

两种疾病的确有很多共同点:都好发于面部及手背,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肤色或褐色,一般不痛不痒。

临床上也会有各自特点:

扁平疣的基本损害是丘疹,也就是高出皮肤的局限性损害,脂溢性角化早期为斑疹,看得见而摸不到,时间长了渐隆起,表面还有小颗粒,华山医院周茂恒教授称之为“丘丘”;

扁平疣小巧玲珑,常芝麻至米粒大小,脂溢性角化则有更大扩展空间;

扁平疣表面较光滑,且有光泽,脂溢性角化显示了岁月的深沉,表面可有油腻性痂皮,许多手痒党喜欢将其剥掉,但没多久又长回来了;

扁平疣常有病毒感染的特点,如传染性和同形反应,有时突然爆发后又迅速消退,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脂溢性角化则属于波澜不惊的老顽固,不给点颜色不会自然消失,万一躯干部突然出现大量老年斑,那要警惕内脏肿瘤可能。

扁平疣形态更多变,有时会和其兄弟寻常疣等相伴,或互相转化。

扁平疣也会捉迷藏

病毒疣(HPV)为啥会百变

HPV引起的病毒疣,和哪些病容易混淆?

手背扁平疣

对于非典型的皮损,尤其缺少进一步信息时,连皮肤科医生都难以鉴别,单凭肉眼容易出现误诊。

病理检查当然更清楚,但能不切尽量不切,再小的刀也是有创的。

因此借助一些辅助检测手段,比如皮肤镜检查,更方便快捷。

扁平疣:

皮肤镜下可见亮褐色背景上散在红色点状出血。

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镜下可见皮损呈深褐色,边界清楚,疣状外观,多发的裂隙样结构组成“脑回样”外观,可见粉刺样开口和粟丘疹样囊肿,散在的发夹样、环状、点状血管。

扁平疣有很多治疗手段,根据部位、年龄、数目等综合考虑,选择口服外用、物理治疗、手术、中医药等,虽然慢性些,但时间会解决它。

扁平疣怎么来的,该怎么去?

脂溢性角化病没啥针对性药物,岁月会纵容它。外用维A酸类只能控制或改善些,真的想去除还是以激光为主,较大皮损需要手术。

黑的白的红的,都是皮肤老化表现!

老年斑上长了病毒疣!

日光性角化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盛景祖
盛景祖 副主任医师
南安市南侨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