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雷
唐雷 副主任医师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

第四期:精读Pentacam之白内障术前信息图

416人已读

第一期:Pentacam中的隐含数字条件

第二期:精读Pentacam之四联图参数

第三期:精读角膜增强扩张图(BAD)

Cataract_Pre-OP_16_9_EN_1.21r59 拷贝.jpg

白内障已进入屈光时代

在个性化、精准化、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今天,白内障手术不再是之前的复明手术了,甚至提升到了屈光手术同等重要的高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对眼睛存在的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球差等影响视觉质量的不利因素进行矫正。

而白内障术前信息图(Cataract Pre-Op)无疑是术前重要的参考资料,图中左上方是轴向曲率图,读图时需要结合右下方SimK(n=1.3375,15°)一起阅读,可以看出这里的屈光指数是1.3375,15°范围即前表面3mm区域,(41.8+42.4)/2=42.1=K1,(42.2+43)/2=42.6=K2,各环的散光轴向一致性高,越往周边走散光越低,如果这种需要做角膜缘松解进行散光矫正的话,联动性会差一些,但较散光轴性一致性差的来说,效果又要好一些。

上方中间是角膜总屈光力,该屈光力考虑了角膜厚度等因素,能较为精准的反映角膜真正的屈光状态,具有高的参考价值,可以看出各环散光的轴向差异较大,当然,造成和轴向曲率图不同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了角膜后表面这一因素,该图需要和右下方的Total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4mm)相结合阅读,同样可以进行K值的计算,不过一来由于轴向并非垂直,二来表示的是4mm区域,故两处数值最后不同。

上方右边是角膜厚度图,该图表现出异常,且外推数据较多。

右下方SimK(n=1.3375,15°)和Total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4mm)散光差异达50度,源于后表面散光的贡献,可以看出前表面是逆规散光,最后总散光增大了,散光轴向差异不是很大,可以推断后表面也是逆规散光,且散光量大约在50度,如果有四联图的话,可以从中读取数值。如果要以SimK值进行散光的矫正的话,该例需要过矫30~50度,否则就会残留过多的散光。

右下方中Total CRP在该病例中参考意义不大,因为瞳孔(Pupil Dia)为7.71mm,Total CRP只显示了中央3mm的区域,如果要精准的进行分析,需要在屈光力分布图中进行读取和分析,该例瞳孔中心和顶点总角膜屈光力几乎没有变化,推测两者一致性较好(重合),K角小。

接下来就是下方的Total Cor.Astig.(WFA)(4mm zone),需要注意和上方的Total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4mm)相区别,同样都有4mm,这里数值也相同,都是0.9D,但两者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等的。Total Cor.Astig.(WFA)(4mm zone),是波前像差所得4mm区域的散光(可根据球差、彗差等高阶像差计算),而Total Corneal Refractive Power(4mm)是光路追迹所得的结果,且表示的是4mm环的散光,那该以哪个为准呢?一般来说,以瞳孔大小选择区域的散光量会更好,因为区域的测量数据比环要多,也更精准,所以更具参考性。

Total Cor.Sph.Aberration(WFA Z40)(6mm zone)代表的是6mm区域的球差,在Zernike(泽尔尼克)多项式中Z(4,0)就是球差,正常人眼的球差大多在0.1~0.2,一般来说,针对球差较大的需要进行消球差处理。

Total Cor.Irregular Astig.(WFA HO RMS)(4mm)表示4mm区域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一般来说,该值小于0.3对晶体植入影响不大。

针对于该患者,晶状体后囊光密度增加,考虑后囊下白内障可能,瞳孔近8mm,考虑是药物性散大可能,4mm区域散光90度,球差低(0.104),不规则散光小(0.145),B/F Ratio 82.9正常,可考虑植入零球差,单焦、多焦晶体都可以,也可以考虑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QS(质量标准)要达标,显示OK,否则所测数据欠准确,一切分析也可能有失精准。

唐雷
唐雷 副主任医师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