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雷
唐雷 副主任医师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

第二期:精读Pentacam之四联图参数

585人已读

第一期:Pentacam中的隐含数字条件

第三期:精读角膜增强扩张图(BAD)

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图片1.jpg

四联图通常由曲率图、前表面高度图、后表面高度图、厚度图四幅图组成,左边栏分别是角膜前表面参数、角膜后表面参数、顶点中心及其他参数、前房参数,首先看QS显示OK说明拍摄质量通过,否则(最好)需要重新拍摄。

右侧的四联图在第一节已经进行了解读,这里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左栏前表面参数主要对正交方向的曲率及曲率半径做了描述,平坦子午线Rf=8.31,K1=40.6,平坦轴位于175.5度方位(蓝色线);陡峭子午线Rs=7.53,K2=44.8,陡峭轴位于85.5度方位(红色线);Rm=(Rf+Rs)/2=7.92,Km=(K1+K2)/2=42.7,这里的K值是模拟角膜镜度数,曲率指数计为1.3375,K1=1000(1.3375-1)/8.31=40.6,同理K2=1000(1.3375-1)/7.53=44.8,由此可以看出陡峭轴在85.5度方向上,根据散光的定义为顺规散光,其散光为-4.2×175.5(散光本身没有正负,这样表示只是为了更好的表示后表面的散光及散光顺逆的判定,因为前表面散光及顺逆一定的情况下,后表面散光及顺逆也是一定的,否则需要跟着做出相应的变化)。Rmin=7.37代表的是最小曲率半径,可以计算其最大曲率Kmax=1000(1.3375-1)/7.37=45.8,曲率最大的点就是最陡点,Kmax在左栏顶点中心及其他参数中可查得,其计算是源于此的。正常情况下, Kmax与K2之差不应大于1D,双眼的Kmax之差不应大于2D,如果Kmax与K2之差大于1D,在远视矫正计算K值时就应用Kmax来取代K2值,Rper代表的是角膜周边7-9mm环间的平均曲率半径。

临床上,很多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是基于角膜曲率计得到的模拟角膜读数转化为全角膜屈光力,从而实现度数的计算,该转化参照古尔斯特兰德模型眼,角膜厚度设定为500,前后曲率半径之比为固定常数(82%),如该图角膜厚度为536(顶点),中B/F Ratio=6.29/7.92=79.4,这两个条件和标准模型都有一定的差距,后散光达1D,非常之大,像这种选择一般的计算公式就会出现错误,应该选择基于前后角膜曲率的全角膜屈光力来进行计算才较为准确,所以临床选用不同的公式,可能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源于此。

如法炮制,后表面参数和前表面参数差不多,平坦子午线Rf=6.77,K1=-5.9,平坦轴位于175.1度方位(蓝色线),K1计算也和前表面一样吗?如果计算一样的话(房水折射率为1.336),则K1=1000(1.336-1.3375)/6.77=-0.22,然而图中K1=-5.9,显然这样计算是错误的。这里取角膜的折射率1.376而非曲率计指数1.3375(房水、角膜折射率统一),则K1=1000(1.336-1.376)/6.77=-5.9。还需注意的是,后表面散光的大小非负数之大小,-5.9代表的是平坦轴,-6.9代表的是陡峭轴,曲率的大小是由曲率半径的大小决定的,曲率半径越小则曲率越大。后表面散光=K1-K2=1.00×175.1=-1.00×85.1,如果说前表面(-4.2×175.5)提供了+4.2D的顺规散光,则后表面就提供了+1.0D的逆规散光,所以后表面为逆规散光(相对前表面来说,也可以说后表面贡献了-1D的顺规散光),因为前后散光中和的缘由,导致最后总散光(在Pentacam中其他地方可以读出该值)是降低的,如果不参考后表面散光,单纯以前表面散光来矫正角膜散光的话,就会导致散光过矫。大部分人的角膜后散光都是逆规散光,约有10%的人后表面散光超过0.5D,该图中,前后轴向(175.5、175.1)几乎一致,散光可以直接进行加减,最后总散光是减低的,

所以,在没有移轴相机的情况下,单纯以模拟角膜散光来矫正角膜散光,预留0.3-0.5D的散光是明智和必要的。反之,如果角膜前表面为逆规散光,则最后的总散光是增大的,单纯以前表面散光来矫正角膜散光的话,就会导致散光欠矫。

接下来,来到了顶点中心及其他参数这一行,首先来看看坐标系的零点,即角膜的顶点,这个点是被检者注视光源时,仪器所拍得的角膜前表面光源的反射像,顶点可以理解为视轴与角膜的交点,即视轴所在的方向。在此坐标系中,瞳孔中心、最薄点随即也就被确定了下来,该图中瞳孔中心向颞上方偏移,最薄点向颞下方偏移,瞳孔中心和视轴中心的夹角就是k角,可以通过极坐标或距离加以表示,一般情况下,瞳孔中心的偏移量小于200um,K角小于5度,一般来说,k角大于0.5时不推荐植入多焦晶体,因为k角过大时,有可能视轴通过的不是多焦晶体的中央光学区,而是衍射环,导致散光、高阶像差的增加,影响视力。正常情况下,最薄点和顶点的差值应在10um内,双眼最薄点厚度差值也应在30um内,5mm环垂直径线上的上下厚度差值也不应大于30um。最薄点、最高点、最陡点三者一般很难真正完全重合,由图可以看出,最薄点(-0.62,-0.14)、最陡点(-0.07,-0.96),最高点可以在前表面高度图中读出,在圆锥分析时,需要仔细分析这些点,做出是否是圆锥的判定,在圆锥的进行中,这些非重合的点可能靠近重合。

最后就是前房参数这一行,需要关注前房容积、房角、前房深度这几个参数,一般来说,前房容积(ACV )小于100,房角(ACA)小于24,前房深度(ACD)小于2.1预示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如果要植入ICL等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的参数为ACA大于30,ACD大于3.0,ACV大于100。该行还可以读出角膜容积(CV),瞳孔直径(地形图中虚线表示)。输入眼压值还可以根据角膜厚度对眼压做出校准。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前房深度ACD(Ext)代表的是角膜前表面至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如果是ACD(Int)则代表的是角膜内皮面至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也就是包不包含角膜厚度的问题,因为角膜顶点测定的是角膜前表面的反射像,定义为(0,0),所以涉及前房深度的计算,应包含角膜厚度的值才更准确一些,即带入计算的值应该是ACD(Ext)。

到此为止,不知把四联图的参数说清楚了没有,如有疑问也可以线下交流,如有错误还望指出。

唐雷
唐雷 副主任医师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