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期:Pentacam中之隐含数字条件
Pentacam可以理解为看图说话,为了更好的搭建好图像转化为语言这条通道,需要接受和知晓读图的隐含条件,只有理解了这些隐含条件才能更好的理解检查的意义。

以四联图为例,四联图通常由曲率图、前表面高度图、后表面高度图、厚度图四幅图组成,其中曲率图代表的是前表面失状曲率图(sagittal curvature),即轴性曲率而非切向图,左边的K1、K2代表的是中央3mm区域平坦子午线、陡峭子午线的模拟角膜镜读数(SimK),即基于角膜曲率计原理所得(Rf=8.31,1000(1.3375-1)/8.31=40.6=K1,可知,这里取的是角膜曲率计指1.3375),正常情况下K1应大于34D,K2应小于49D, K1在近视矫正中很重要,K2在远视矫正中很重要。注意,在左图中还有一个Kmax,顾名思义Kmax就是前表面角膜最大的曲率值,Kmax也应小于49D,且同一眼中Kmax与K2之差不应大于1D,但双眼间Kmax差值可以大于1D,但正常情况下不超过2D。此即Pentacam中之3,即四联图左边K值源于角膜表面中央直径3mm光学区测量所得。在机械式显微角膜刀屈光手术时代K值具有一定的价值,如K值小于40D时容易发生游离瓣,K值大于46D时容易发生纽扣瓣。
5即以顶点为中心直径5mm的环(图中未标出),图中的虚线代表的是瞳孔,瞳孔中心的偏移量如果小于200um,则K角小于5度,。该前表面曲率图为非对称领结,下方更高。正常情况下,下方偏高,且直径5mm环的下上两端的差值在1.5D内;如果上方偏高,上下两端差值在2.5D内,该图为顺规散光,差值取5mm环垂直上下值即可,如果是非对称图像或伴径向轴差异,则取上下的最陡点和最平点即可。
前后表面高度图的读值也应在5mm区域内读取,5mm区域内前表面高度小于12 um,后表面高度小于15um即为正常。可以看出前后表面高度图的参考面是BFS(最佳拟合球面),且为Float(浮动)模式。不过,参考面的选取并不是5mm直径区域,一般来说,参考面的选取理想直径是8mm,这就好比复习需要很全面,但考试常常只考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由图也可以看出参考面的Dia为8mm,当然参考面还可以选取其他模式,如BFTE(最佳拟合环曲面椭圆面),不过,选取BFTE时,容易弱化BFS的显性指标,如选取BFS时圆锥的指标很明显,但选取BFTE时其指标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在厚度图中需要注意,正常情况下,最薄点和顶点的差值应在10um内,双眼最薄点厚度差值也应在30um内,5mm环垂直径线上的上下厚度差值也不应大于30um,最薄点的水平和垂直移位不应大于1000um。
5mm环在曲率图、前表面高度图、后表面高度图和厚度图中都是一个潜在的隐含条件,数据的读取有赖于5mm环。
Q值的读取是在角膜中央6mm区域内测量而得,在图中Q值的下方也对其进行了标注,区域不同其Q值大小也不同,Q值是圆锥曲线的非球面系数,Q=p-1,近视手术、老视手术的Q值调整就是调整的该值,Q值越负,角膜越趋向于扁长,从而形成更大的负球差,达到产生焦深的目的,即景深延长。可以想象,在视远时,如果球差为零,视近时球差肯定就为负,总之,球差为零只是某一状态为零,而非全程视力的球差都为零。
图中放大镜下标注有一个9mm,即流览图仅限于角膜中央的9mm区域,较实际分析区域8mm大,如果在分析区域发现有较多的黑点或者白色区域,说明这些预区域的数据是外推数据,类似于导航时的惯性导航,如果存在的外推数据较多,则分析数据就欠准确,应该重新测量以提高精度。
针对该四联图,可以这样写出读图报告,四联图中曲率图呈现的是非对称下方陡峭的大区域散光,前后表面高度图未见异常,厚度图中上下差异大于30um,最薄点厚度大于500,该图总体上未见明显异常。
本想写Pentacam中隐含的3456789,4、7可以是四联图、七联图,不过觉得有些牵强。这些数据有的可以自己在软件中改动,有的则不能,只有熟悉了这些隐含条件,才能更进一步理解Pentacam。
本文是唐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